财经频道 > 保险 > 保险滚动新闻 > 正文
 
"保险第一股"中国人寿创纪录认购背后平安阳谋

打印本稿】 【进入论坛】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2007年01月02日 10:09
王小明
    冻结资金8325亿,92.6倍市盈率!

    身负\"中国保险第一股\"概念的中国人寿,尚未正式上市,就已刷新了内地资本市场有史以来的两项纪录。

    然而繁华散去,当申购未果的散户投资者好奇打开中签名单时,却发现中国人寿背后的最大力挺者,并非市场传闻的近期大规模发行的几只基金,而是来自其市场上针锋相对的最大对手--中国平安(2318.HK)。

    据接近平安高层的人士透露,尽管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平安无缘中国人寿的战略配售,但在积极参与的网下配售与网上发行两渠道中,均收获颇丰。

    按已披露的网下发行结果,中国平安分别动用平安人寿、平安产险、平安证券,甚至平安集团本级自有资金的10个账户,累计375.18亿现金进行申购,最终获配4261.9830万股的股份,占得网下发行总数的12.63%。

    而这只是冰山一角,据上述人士透露,在并未披露的网上申购中,中国平安也准备了\"甚至不亚于网下发行\"的筹码进行参与。

    如此整体算来,中国平安或以近千亿的真金白银向自己的最大市场对手表示\"致敬\"。

    \"我们对这个行业充满信心。\"2006年12月29日,平安集团一位高层表示,中国人寿回归效应也使中国平安在资本市场充分受益。

    2006年12月27日,香港圣诞节后首个交易日,中国人寿以超过10%的涨幅跳空高开,最终尾盘飙升11.70%。而中国平安当日狂涨17.23%的强劲势头甚至盖过国寿。

    回忆当日股价暴涨,该平安高层在认为两只保险股因重仓的内地银行股接连涨停而备受市场追捧时,也肯定\"内地投资者对国寿回归的热烈态度,使未来平安回归时的财富效应展现出来\"。

    该高层分析,出于自身利益,中国平安H股股东肯定会努力让平安的H股价在回归A股之前达到尽可能高的价格。如此,中国人寿在内地市场的受宠,也成了中国平安H股价飙升的一个重要理由。

    而对一直未有明确时间表传出的中国平安回归,多位香港投行人士认为,不排除中国平安在等待中国人寿回归效应的顶点。按市场传闻的春节后回归说法,此时正好中国人寿的A股上市,已通过至少30天的后市稳定期,其股价定是现在无法企及的。届时,中国平安的H股股价也必然随之提升到新的高度。按H股一定折扣设定A股发行价的通用模式,中国平安将成为未来的最大坐收渔利者。

    尽管前述平安高层对中国平安的回归时刻并未给予明确的答复,但他指出,与中国人寿现在的市盈率、市净率相比,中国平安尚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2006年12月29日,中国平安收于43.05港元,对应66.025倍市盈率,而中国人寿26.55港币的收盘价则对应79.111倍的市盈率。若未来中国平安的市盈率达至中国人寿目前的情况,股价将达51.58港币。

    而前述接受记者查询的投行人士亦认为,在排除政策性因素之外,单纯公司治理结构而言,中国平安也当被给予更高的市盈率水平。

    按中国平安较早前公布的不超过11.5亿A股发行额度,目前市场人士已坚信其\"绿鞋\"执行后的最终募集资金将超越400亿人民币。

    对此,正如平安信托董事长童恺较早前向机构客户提出的\"对高市盈率公司而言,发行股票是最优融资渠道\",目前中国A股对金融股的热情必将使中国平安成为最后的赢家。

    按照中国人寿承销商银河证券发布的报告,对应2006年12月7日股价,国际保险巨头安联(ALVG.DE)、ING(ING.AS)、大都会(MET.N)在相应的资本市场,分别对应的市盈率均只有13.2倍、9.6倍和14.08倍。

    毫无疑问,中国的人寿保险公司正处于资本追逐的巅峰。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热点新闻
愚人节里大胆"抄底"
·"利好"刺激下 投资者解套离场还是入市抄底?
·叶檀:投行屡猜屡中 是谁一手造就了QFII神话?
·105只基金净值低于1元! 如何看待低净值基金
·卡奴+证奴+房奴+车奴="白奴" 沪白领难堪现状
·大户金矿 散户坟场 中国散户股民十大悲哀
水皮:中国神华才是祸首
     
频道精选
 财经业内人士认为:股市下半年纠错性上扬可期
 产业深圳万人团购房活动过火 报名网站数次瘫痪  国际西方媒体妄指中国发动"货币战争" 我回应
 评论天士力丹参滴丸存在毒副作用?
 科教"神七"发射时间:首选25日晚9时10分左右  娱乐巩俐入新加坡国籍 娱乐公司欲5000万签刘翔
 视频共赢奥运--便宜坊让北京老字号更快更高更强  互动专题:记录512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中的英雄们
财富世界
谁动了孩子的奶粉钱
看病省钱妙招
LV08最新大片
短期融资找典当
中国经济网信息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载之全部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新闻、公告、评论、预测、图表、论文等),仅供网友
参考。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济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
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3512266-8089、8085

搜索:
理财进行时
·
·
·
·
消费无极限
·
·
·
·
法眼观天下
·
·
·
·
·
·
财经风景线
·
·
·
·
24小时排行
·
·
·
·
·
近期专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