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上,购买力平价(即两个国家价格水平之比)作为均衡汇率,是影响汇率的一个长期因素。当汇率长期低于购买力平价时,意味着货币汇率被高估,预示未来呈贬值趋势;当汇率长期高于购买力平价时,意味着货币汇率被低估,预示未来呈升值趋势。市场汇率受各国货币供需关系、货币政策、资本投机等短期因素影响,频繁波动,起伏不定;而购买力平价主要取决于各国价格变动因素的影响,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汇率总是围绕购买力平价而上下波动。由于各国存在着大量的不可贸易商品和服务,市场经济条件也千差万别,购买力平价理论关于充分开放、充分贸易和充分有效的市场经济条件在现实难以满足,作为均衡汇率的购买力平价是一种无法测算的理想值。通过国际比较项目(ICP)测算的购买力平价,只是GDP国际比较的货币转换因子,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均衡汇率。数据分析显示,对于美国、欧元区、日本等发达的市场经济体来说,可贸易的商品和服务占GDP比重大,购买力平价与汇率之间的相关度很高;而对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来说,可贸易的商品和服务占比小,建筑项目、教育和医疗、住房以及政府服务等不可贸易的商品和服务在质量上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难以准确测算,购买力平价与汇率之间的相关度较低。受此限制,本文利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公布的统计数据,着重分析美元、欧元、日元汇率和购买力平价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近几年欧元、日元汇率持续低于购买力平价,被严重高估,从长期趋势看欧元、日元继续升值的空间有限;相应地,美元对欧元、日元继续贬值的空间也不大。
近10年来欧元、日元相对于美元的购买力平价呈下降趋势
根据OECD公布的统计数据,2000年-2009年10年间,欧元、日元相对于美元的购买力平价均呈逐年下降趋势。其中,欧元从2000年的1美元等于0.88欧元降到2009年的0.80欧元,下降了8.6%;日元从2000年1美元等于155日元降到2009年的115日元,下降了26%。也就是说,10年来欧元区、日本相对于美国的价格水平下降了,欧元、日元相对于美元的购买力增强了。购买相同数量和质量的商品或服务,在美国需要100美元;在欧元区10年前需要88欧元,10年后只需80美元;在日本10年前需要155日元,10年后只需要115日元。
近10年来,欧元区内、日本国内居民消费价格和生产者价格上涨幅度低于美国,是导致欧元、日元对美元的购买力平价下降,货币购买力增强的主要原因。从消费者价格(CPI)变动看,10年间,美国CPI年均上涨2.6%,欧元区上涨2.1%,日本则下降0.3%,基本处于通缩状态。从生产者价格(PPI)变动看,10年间,美国PPI年均上涨2.7%,欧元区上涨2.4%,日本上涨0.2%。10年间,欧元、日元相对于美元的购买力平价呈下降趋势,是美国CPI和PPI涨幅大于欧元区和日本的必然结果,两者的变动趋势是相吻合的。从理论上讲,欧元、日元相对于美元购买力平价的下降趋势,要求其货币汇率相应升值。
近10年来欧元对美元、日元对美元的汇率总体呈升值趋势,大体反映了购买力平价变动的要求
在2000年到2009年10年内,欧元、日元相对于美元的汇率受货币供需关系、利率变化、政策干预、投机行为等短期因素的影响,变动频繁且起伏不定。总体上,欧元和日元呈升值趋势,大体符合其购买力平价的变动趋势。欧元对美元的汇率除在启动初期出现贬值以外,在之后的9年间则逐年升值,从2001年1美元兑换1.12欧元,降到2009年0.72欧元,欧元升幅达55.6%。10年内,日元汇率经历了大幅贬值、变动平稳到大幅升值的剧变过程,从2000年和2001年1美元兑换107.8日元、121.5日元,降到2009年93.6日元,日元比2000年升值了15.2%,比2001年升值了30%。在2000年到2002年3年间因国内经济恶化,日元出现大幅贬值;2003年至2007年在世界经济繁荣的带动下国内经济转好,日元汇率变动相对平稳;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日元大幅升值。
数据分析显示,欧元、日元相对于美元的购买力平价和汇率之间存在着内在固有的相关性,尽管汇率短期激烈波动,但两者的长期变化趋势大体相吻合。10年内,欧元、日元在波动中呈升值趋势,反映了购买力平价下降的基本要求。
近几年欧元、日元相对于美元的汇率与购买力平价之间偏差程度持续扩大,欧元和日元继续升值、美元继续贬值的空间有限
数据显示,受诸多短期因素的影响,汇价变动频繁,围绕着购买力平价上下波动,不同时期的偏差程度各不相同。这是一种常态。10年间,欧元对美元的汇价与购买力平价之间偏差经历了从上偏到均衡再到下偏的过程。2000年到2002年,欧元在启动初期呈贬值之势,对美元的汇价比其购买力平价年平均高25%,意味着欧元被严重低估了;2003年到2006年,在世界经济繁荣时期,随着欧元的逐渐升值,欧元汇价与购买力平价之间偏差缩小,差幅在10%以内,逐渐回归到平衡状态;2007年到2009年,受美国次贷危机、国际金融危机以及世界经济衰退影响,因美元贬值,欧元被动大幅升值,欧元对美元的汇价比其购买力平价年平均低12%,其中2008年达到19%,意味着欧元被严重高估了。
10年间,日元对美元的汇价都低于其购买力平价,日元对美元的汇价一直处于被高估的状态。从变动趋势看,日元汇价与购买力平价之间的偏差经历了从下偏到均衡再到下偏的过程。2000年到2005年,日元对美元的汇价比其购买力平价年平均低19%,其中2000年达到30%,意味着日元汇价被严重高估了。2006年到2007年,在国内价格水平下降和日元贬值的双重作用下,汇价与购买力平价之间偏差缩小到10%以内,基本回归到均衡水平。2008年到2009年,尽管国内价格水平继续下降,日元对美元的购买力平价继续降低,但是由于日元大幅升值,汇价比其购买力平价分别为低12%和18%,意味着日元又被严重高估。
综上所述,欧元和日元的汇价变动和购买力平价变动之间有其内在的关联性,两者的吻合程度与世界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在世界经济繁荣时期,它们之间偏差程度缩小;在世界经济不景气或衰退时期,它们之间偏差程度扩大。数据显示,目前欧元和日元相对于美元的汇价低于其购买力平价,被严重高估了。初步判断,未来一段时间,欧元和日元继续升值、美元对欧元和日元继续贬值的空间十分有限。一是在货币政策层面上,对美元相对于欧元、日元继续贬值的支持力度不大。在美联储实行二次量化宽松政策同时,欧洲央行把无限制流动性操作延期到2011年初;日本央行宣布在全面放松银根条件下实施资产购买计划,准备出台新的一揽子量化宽松政策。三大央行的货币政策调整的背景、方向和意图基本一致,力阻本国货币升值的趋势。为摆脱国内经济困境,美国、欧元区、日本等发达经济体在政策上都力图通过货币贬值的途径,来减轻公共债务负担,刺激出口,促进经济复苏。二是欧元区和日本两大经济体的经济基本面难以支撑欧元和日元继续升值。2010年美国、欧元区、日本三大经济体经济复苏十分缓慢。欧元区金融危机和主权债务危机继续深化,财政政策紧缩,经济二次探底风险加大;日本因外需萎缩,经济复苏困难重重。欧元区、日本经济发展前景不容乐观,不如美国。三是购买力平价走势显示,目前欧元、日元对美元的汇价被高估,欧元、日元存在由升转贬,美元则由贬转升的内在趋势。
值得一提的是,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强劲,货币政策趋于紧缩,与美国、欧元区、日本量化宽松政策形成鲜明反差,经济基本面、货币政策、资本投机等诸多因素给主要发展中国家的货币汇率形成很大的升值压力。在这场愈演愈烈的汇率战争中,谁赢谁输,不仅取决于经济因素和市场力量,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政治力量的博弈。因此,近期世界主要货币汇率走势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难以预料。
作者单位: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