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 基金 > 首页 > 基金滚动报道 > 正文
 
基金经理的来来往往 基金经理究竟价值几何?

打印本稿】 【进入论坛】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2007年06月13日 09:21
杨成万
    每周五,记者都要电话采访3位开放式基金经理。可是,自今年特别是近段时间以来,当记者把电话打到基金公司总机要求转接某位基金经理时,时不时就会被对方告知,“某某基金经理已经离职了。”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你遇到的只是基金经理跳槽的一个缩影,随着国内基金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基金经理成了市场上的“紧俏人才”,市场上闹起了“基金经理荒”,越来越多的基金经理从被动离职转变成主动跳槽。

    基金界出现“跳槽热”

    先是博时基金的肖华离职,去了一家私募基金,后来是工银瑞信基金公司投资总监江晖已被确认离职,也转向了私募;富国基金投资总监助理徐大成也已递交辞职报告,流露去职意愿……

    根据展恒理财研究部统计,从2006年12月1日至2007年3月31日,共有66支基金的基金经理发生变动;其中2006年12月11支,2007年1月12支,2007年2月18支,2007年3月25支,新增经理共21支;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经理共同管理的基金共有27支。

    聚源数据调查公司的一份统计结果也显示,今年以来共有122只基金新聘了基金经理,占到了现有基金数量接近四成的比例。

    当上投摩根的唐建因内幕交易被查实后,外界还传出上投摩根基金管理公司总经理助理、投资总监吕俊将辞职的传闻。虽然吕俊向媒体作出“在上投摩根的特殊时期,我不会选择离开”的回应和表态,但有人却认为,“无风不起浪”,在目前基金界跳槽成风的情况下,基金经理离职是十分正常的现象,不值得大惊小怪,特别是知名并且有业绩支撑的基金经理,更成为各个基金公司的“香饽饽”。

    基金经理究竟价值几何

    一位受访的基金投资总监说,“公募行业的收益与风险太不对等了,基金经理简直就是做贡献!到哪里不能赚这几十万呢?”据悉,唐建事件对基金业打击不小。最近公募基金经理都很消沉,抱怨薪水太低,加上风险和收入不成比例。“好几个基金经理都强烈申请要做研究员。”一家基金公司投资总监说。

    基金业在我国是一个新兴行业,大部分基金管理公司缺少股权激励计划,面对2006年基金业如此诱人的收益,基金经理也只能望梅止渴,转而投向压力较小、报酬丰厚的私募基金。一位已经离开公募,转向了私募的基金经理私下向记者说,不知道内情的,还以为基金经理们一年拿着几十万的年薪,还这山望着那山高,真不知足。而实际情况是,中国目前的基金业绩评价模式大多注重短期,使基金经理身心疲惫,过多地注重短期操作,使得基金经理的投资理念与公司的价值文化发生冲突,造成基金经理的不满而辞职。

    聚源数据统计报告分析说,在牛市下出现如此多的基金经理更换,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振荡牛市中,基金业绩分化越来越大,今年以来净值增长率高的基金是低的基金的3倍多,业绩的显著分化促进了基金经理的更迭;二是部分公募基金经理跳槽到其它基金公司或者转道去做私募投资;三是低风险的债券、货币等基金经理由于基金规模大幅缩水而转做股票或去其它机构。可以说,上述这些因素导致今年基金经理变更的数量超出了市场的预期。 

    银河证券的一位资深分析师表示,个别基金经理离职是十分正常的现象,不值得大惊小怪。事实上,任何一个行业都有一定的流动性,其中既有被淘汰出局的,也有做得更好而人往高处走的。正是因为有一定的人才流动,行业才能保持活力。而且国内200多位基金经理大多保持了稳定。

    不过,也有人士认为,对于公募基金经理这个特殊的职业来说,作为公众人物,受到更多关注,本属正常。但如果借此进行炒作,并当作让管理层不要去查“老鼠仓”的砝码,就大错特错了。近年来,基金赚取了超额收益,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股改之后的市场走牛,证明了市场和制度的成功。而不应该仅仅将功劳算在基金经理们的头上。

    基金公司出资体制有待改善

    一位对基金公司现行投资体制有比较深入研究的专家从产权制度角度,对基金界出现的“跳槽热”进行了深入分析。他说,政府最初规定只能由国有独资或者国有控股的证券公司与信托投资公司才能发起成立基金管理公司,而这种投资体制决定了作为该类机构核心资产的“专家队伍”与基金公司的经营和发展毫不相干;随着基金公司背后的股权频繁变动,结果是“一朝君子一朝臣”,经营管理层高度不稳定,自然没有多大心思为大众理财,更谈不上培养“优秀基金经理”;再到后来,以为引进外资股东,就可“分享人家的先进理财理念与技术”,但结果却是,除了导致外资“非常便宜”地捡了一堆为他们赚钱的“终端”外,并没有带来“专家队伍”的稳定与技术的提升,相反,一些违法违规事件首先就发生在具有外资背景的基金管理公司,最近爆出的“老鼠仓”事件就发生在这样的基金管理公司里;近两年,借股票市场“东风”而使基金管理公司还没明白怎么回事的情况下,就晕乎乎地眼瞅着其基金管理规模、收入、利润随着普通百姓“抢购基金”而翻着跟头增长,但由于这“跟头”给予基金管理公司“高管”与“骨干基金经理”的回报同他们的应得相去甚远,尽管他们的收入在当今社会分配格局中并不薄。因而就出现了“基金经理跳槽”、“骨干基金经理辞职搞私募基金”等现象。

    “由谁出资”决定着产权安排,产权安排决定着基金管理机构能否拥有一个稳定合格的“专家队伍”,是否有合格稳定的“专家队伍”决定着基金管理机构的理财效率。“这就是我对于目前基金公司由于投资体制的缺陷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的看法。”这位专家称。

    西南财大信托与理财研究所罗志华研究员则认为,基金经理在所得与所付不相称时,重新做出最优选择,正是坚持“理性经理人”原则的最好体现。问题的症结所在是没有正确认识并处理好“谁出资”的问题,尽管政府在“谁出资”的政策问题上一直在尝试,但眼光始终没有离开国有机构与外资,从未瞥一眼那些包括信托理财机构在内的“专家队伍”。试问,同样以“专家队伍”为核心资产与主角的会计公司、法律事务所都可以实行由“专家队伍”共同出资而将利益结合在一起的产权安排方式,基金公司为什么就不可以呢?
 
来源:四川在线-金融投资报
热点新闻
愚人节里大胆"抄底"
·"利好"刺激下 投资者解套离场还是入市抄底?
·叶檀:投行屡猜屡中 是谁一手造就了QFII神话?
·105只基金净值低于1元! 如何看待低净值基金
·卡奴+证奴+房奴+车奴="白奴" 沪白领难堪现状
·大户金矿 散户坟场 中国散户股民十大悲哀
水皮:中国神华才是祸首
     
频道精选
 财经业内人士认为:股市下半年纠错性上扬可期
 产业深圳万人团购房活动过火 报名网站数次瘫痪  国际西方媒体妄指中国发动"货币战争" 我回应
 评论天士力丹参滴丸存在毒副作用?
 科教"神七"发射时间:首选25日晚9时10分左右  娱乐巩俐入新加坡国籍 娱乐公司欲5000万签刘翔
 视频共赢奥运--便宜坊让北京老字号更快更高更强  互动专题:记录512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中的英雄们
财富世界
谁动了孩子的奶粉钱
看病省钱妙招
LV08最新大片
短期融资找典当
中国经济网信息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载之全部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新闻、公告、评论、预测、图表、论文等),仅供网友
参考。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济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
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3512266-8089、8085

搜索:
理财进行时
·
·
·
·
消费无极限
·
·
·
·
法眼观天下
·
·
·
·
·
·
财经风景线
·
·
·
·
24小时排行
·
·
·
·
·
近期专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