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 基金 > 首页 > 基金滚动报道 > 正文
 
"公鸡下蛋"不必惊喜 基改是让基民当家作主

打印本稿】 【进入论坛】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2007年03月20日 10:04
江红霄 邓亮
    采访银河证券首席基金分析师胡立峰的最初起因,是因其春节期间的一条拜年短信“赵本山、宋丹丹、牛群《策划》炒鸡(基)炖(鸡)基,猪年祖国东西南北中将流行炒(鸡)基。 ”他还特别调侃道:“公鸡下蛋了,一毛不拔的封基也将分红下蛋了。”进入3月,大成旗下3只封基率先“下蛋”,我们的话题也是由此而起,但最终的采访却不可避免地转到了今年封基最有可能的“大动作”——转型和创新。果真能够成功实施的话,被边缘化已久的老封基有望“焕然一新”,给当前的基金市场增添新的品种和活力。

    “公鸡下蛋”不值得惊喜

    《红周刊》:随着3月31日的分红“大限”越来越近,市场对于这次封基的分红期待已久,像封基这样出了名的“铁公鸡”也应该下蛋了吧。据你估计,今年封基的分红总额大概能有多少?能给大家带来惊喜吗?

    胡立峰:基金分红的一个最基本的条件是净值高于面值。如果从2006年封基的表现上来测算,我们估计这次2006年度封基的分红总额应该能够达到300亿元,相比原来是算多的,但持有人实际应得的远不止这些,还有700亿的广义红利在2007年度需要陆续结转分出。

    其实,如果分红能在3个月前就进行,即使春节前能分一点,还是值得兴奋的,但拖到“大限”将至的时候(按规定,基金公司在3月31日之前必须公布年报,而按照惯例,年报同时也要公布收益分配公告),分红已是必然,即便还能带来一点点欣喜,但也没有多大意义了。应该说,当前市场对封基的分红已经比较失望了,分红本来是义务,但拖到现在已经没什么好期待的了。

    其实,封基持有人要求并不多,只要公平对待即可。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式基金的分红情况差距太大。据我们统计,开放式基金整体上在去年分了400多次,有的甚至将已实现收益和未实现收益全部结转“归一”进行分配。而封闭式基金去年才分了8次,有的甚至4年来从来都没有分过红,基金公司对两类基金区别对待很明显。分红就是一个态度问题

    《红周刊》:这么看来,封基持有人被边缘化的状况还是没有得到扭转?相比基金公司对开放式基金的频频分红,为什么对封基分红一直这么吝啬?

    胡立峰:就分红这件事来说,封基持有人肯定是被边缘化了。事实上,证监会一直在督促封基分红,2004年7月1日通过的《证券投资基金 运行管理办法》第35条就规定封基分红一年至少一次,但很多基金公司并没有就此修改契约,直到2006年底,在证监会的强势主导下,基金公司才把契约改掉了。市场原以为可以就此和开放式基金一样分红了,但还是“雷声大,雨点小”,迟迟没有付诸行动,直到进入3月迫于法律法规硬性规定才开始分红。可见利益的调整是一件多么艰难的事情啊。

    为什么同样的一家基金公司,热衷于开放式基金的分红,对于封闭式分红却不积极,这其实就是一个态度问题。我经常讲,封闭式基金分红是基金公司是否公平对待持有人的“照妖镜”和“试金石”。

    开放式基金之所以积极分红,因为可以做持续营销,分红可以起到良好的宣传和促销的作用。但封闭式基金却起不到这种效果,分红会让基金管理人损失管理费。所以有人说,基金管理公司对开放式和封闭式的持有人的确是公平对待的,只是这种公平是基金公司从本身利益出发,以管理费收入最大化为标准的。我承认这种说法有道理,因为基金公司也是商人,追求利益最大化是理性的,合乎逻辑的。所以我们不能单纯去指责他们。

    《红周刊》:也有一种说法是如果分红频繁或者过多的话,会不利于封基的稳健操作,这样反过来又会影响持有人的收益。

    胡立峰:这说法表面上很有道理,但经不起实践检验。数据统计表明,管理封基的基金公司,其旗下开放式基金分红一般都比较频繁。为什么开放式基金就可以频频分红,一到封基分红就理由一大堆呢?我们希望基金公司行为是一致的,如果封闭和开放都不分红,我们认为是基金公司看好后市;如果封闭和开放都分,我们认为是基金公司波段操作。如果开放式基金大比例、频繁分,封基不分,我们就无法判断基金公司到底是怎样的投资策略。说到底,分不分红就是一个态度问题,取决于基金公司的态度。

    问题出在基金治理结构上

    《红周刊》:那么你认为造成当前矛盾的根源在哪里?你去年就提出的“基改”能解决这些问题吗?

    胡立峰: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出在基金治理结构上,出在持有人无法有效制约基金公司上,归根到底是一个游戏规则的问题,现有封基的持有人没有话语权。

    买封基就像买房子,属于长期投资,而封基的契约一签至少就是15年。基金持有人就相当于“业主”,基金公司就相当于“物业公司”,是一个“管家”。目前的状况是出了问题的时候,封基持有人没法维权,而开放式基金可以选择赎回,用脚投票。封基从来没有开过持有人大会,到现在经过了长期的争取也没有效果,这导致了很多持有人选择放弃封基,转向了开放式基金,或者寄望于创新型封基。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坚持依法办事,让封基持有人掌握游戏规则的主导权,当家作真正的主人。我们希望在今年的基改中能明确规定每年一定要开一次持有人大会,而且持有人也有会议的召集权,规定的时间一到一定要开。至于原先契约条款里面弹性空间太大的词语,如“可以”要修改成“必须”。这种机制就像一柄真正悬在基金公司头上的“达摩克利斯剑”,起到约束作用。因为如果没有严格规定,基金公司受不到法律约束,就会反客为主。同时通过激励机制加以鼓励基金公司做强做优。我主张给诚实信用规范运作能力优异的基金管理公司在提取固定费率的基础上,再提取相应的业绩报酬,让基金公司带上“金手铐”。

    基改就是让持有人当家作主

    《红周刊》:你会如何评价基改的意义?

    胡立峰:基改的最大意义就是第一次把基金管理人和持有人的利益放在一起,让基金持有人当家作主,“主人”有话语权对“管家”施加决定性影响。基改和股改一样,就是平衡利益,形成一种机制,让基金持有人能够约束和激励“管家”,从而解决当前封基面临的主要矛盾。已经实施的4只到期的封基封转开 都非常成功,规模都在增加。但是,真正的基改还没有进行,目前的封转开还不能够算是基改。

    2007年应该是个基改年。从尚福林主席在2007年1月21日结束的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的讲话“以创新发展为重点,推动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做优做强。丰富基金产品类别,稳妥推进封闭式基金转型与创新”,就可以看出来。

    创新型封基就是扬长避短

    《红周刊》:创新型基金会新在哪里?如果市场上新旧两种封基同时存在,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

    胡立峰:今年封基的关键词就是“转型、创新”这两大主题,而创新型封基其实就是扬长避短。

    如果把市场比作人体,资金比作血液,基金比作血管,“血液”大进大出的时候,“人体”都是承受不了的,资金的大进大出同样会助涨助跌,造成市场剧烈波动。去年年底到现在包括2月27日“黑色星期二“的出现,市场波动加剧,也跟这方面不无关系。所以从这点来说,封基也是有优点的。由于它规模固定,基金公司就可以做一些中长期的、稳定的投资,有利于稳定市场。尤其在当前开放式基金申购赎回频繁的情况下,更显得难能可贵。因此,基改并不是说要消灭封闭式基金,而是要改正自1998年以来旧封基存在的明显缺陷。因为只有开放式基金的市场将是不稳定的,也不利于长期稳健理财文化形成,而且市场需要生态的多样性。

    《红周刊》:由此看来,当前开放式基金一抢而空的热销现状也未必是一件好事情。

    胡立峰:全球开放式基金都面临一个固有问题:可能面临规模的无限膨胀,规模膨胀达到一定程度,可能严重改变基金的投资运作并带来投资效率低下的问题。全球开放式基金虽然保持主流地位,但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其固有的缺陷,而这些固有缺陷恰恰是封基的优点。而且随着市场的发展,股指期货 、期权等新兴投资标的物在未来将不断推出,开放式基金的自由申购赎回规则引致的资产组合高流动性和短期化运作特征,与一些投资标的长期期限有一定冲突。因此,我认为整个基金公司规模如果超过10000亿元,规模固定的基金应该占到市场份额的30%~40%,以保证为市场提供稳定和长期的资金,成为股市的中流砥柱。创新型封基是封基发展进程中的内在革新和自我“扬弃”。

    在封基转型过程中,应保护持有人的利益并坚持程序优先的原则。涉及是否转型、如何转型等基金的任何重大事项在法律范畴内依法由基金持有人经由合法程序决定。

    不过,新旧两种封基如果共存的话,会比较尴尬的。一旦新封基破土而出,会给旧封基带来相当的压力,从而加速旧封基的转型或改造。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认为创新型封基会成为中国基金业的第3次革命浪潮。

    追求获取长期稳定收益

    《红周刊》:当前,你会给封基的投资者们提些什么投资建议?

    胡立峰:还是维持我两年以来的策略:持有持有再持有,买入买入再买入。买基金的目的是为获取长期收益。在高达30%多的折价率条件下,对于中国股市长期看好的背景下,应该长期投资基金。这也符合监管部门对基金投资者教育的主旨。

    2006年封基净值和价格表现均不错,今年我认为封基全年预期有超越大盘20%~30%的涨幅。投资封基,我们追求不做波段不炒作,而是获取长期稳定的收益。
 
来源:证券市场红周刊
热点新闻
愚人节里大胆"抄底"
·"利好"刺激下 投资者解套离场还是入市抄底?
·叶檀:投行屡猜屡中 是谁一手造就了QFII神话?
·105只基金净值低于1元! 如何看待低净值基金
·卡奴+证奴+房奴+车奴="白奴" 沪白领难堪现状
·大户金矿 散户坟场 中国散户股民十大悲哀
水皮:中国神华才是祸首
     
频道精选
 财经业内人士认为:股市下半年纠错性上扬可期
 产业深圳万人团购房活动过火 报名网站数次瘫痪  国际西方媒体妄指中国发动"货币战争" 我回应
 评论天士力丹参滴丸存在毒副作用?
 科教"神七"发射时间:首选25日晚9时10分左右  娱乐巩俐入新加坡国籍 娱乐公司欲5000万签刘翔
 视频共赢奥运--便宜坊让北京老字号更快更高更强  互动专题:记录512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中的英雄们
财富世界
谁动了孩子的奶粉钱
看病省钱妙招
LV08最新大片
短期融资找典当
中国经济网信息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载之全部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新闻、公告、评论、预测、图表、论文等),仅供网友
参考。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济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
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3512266-8089、8085

搜索:
理财进行时
·
·
·
·
消费无极限
·
·
·
·
法眼观天下
·
·
·
·
·
·
财经风景线
·
·
·
·
24小时排行
·
·
·
·
·
近期专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