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宝琛
见习记者 杜雨萌
被誉为“中国金融业风向标”的第十一届北京国际金融博览会已于昨日闭幕。与以往不同的是,在今年的展会中,银行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对决无疑成为最大看点。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今年参展互联网金融企业达到30余家,占比达到30%左右。
“互联网金融拥有高效、便捷、门槛低等特色优势,能够快速有效地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服务传统金融机构服务不到的用户,这是行业得以高速发展的核心和最大的优势所在。”有利网CEO吴逸然表示。
自2013年以来,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快速发展已经促使传统金融业加快转型升级。今年以来,随着监管政策的陆续出台,有关互联网金融话题的讨论也有再度升温之势。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在金博会期间举办的2015中国金融年度论坛上表示,“未来的中国金融将是大国金融,如何构建一个与中国大国地位匹配的大国金融,是中国金融改革所面临的最大课题。”
在吴晓求看来,互联网金融实际上是中国大国金融的显著标志之一。相比英美来说,互联网金融是中国大国金融结构的特殊性,因为其普惠性更加明显。
“由于中国通过传统金融难以实现普惠性,所以互联网金融将完成这样的使命。因此,想要实现大国金融的方略,我们要在政策上支持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吴晓求指出。
今年7月18日,央行等十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宣告互联网金融“无监管”时代的落幕。此后,另有多个部门出台相关监管文件。
凤凰金融总裁张震表示,“互联网金融能够长期、健康发展下去,离不开行业发展的良性循环。建议国家尽快推出一些可以落地、可以操作的具体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