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大型险企开门红探报:
基数太大 增速料难超10%业内人士认为,在费改政策的推动下,寿险保障型业务占比将会高于今年
基数太大 增速料难超10%
业内人士认为,在费改政策的推动下,寿险保障型业务占比将会高于今年
■本报记者 刘敬元
日历即将翻到2015年11月份,各大寿险公司的工作重点已转移到2016年开门红产品储备和预销售。经历了2014年44%的增长、2015年22%的增长后,2016年寿险行业的一季度开门红期间的保费还会增长多少?
“整体跟今年相比不会有太大增幅了,毕竟今年已经很高了,增长估计也就是10%吧。” 一家大型寿险公司中层管理人员对《证券日报》记者称。近两年来,大型寿险公司与中小寿险公司逐渐形成两种不同的策略,前者注重业务价值,而后者中的不少仍在寻求规模的快速增长。
不过,在不断降息、“资产配置荒”的大环境下,业内人士仍看好明年寿险业的发展势头。同时,在费改政策的推动下,寿险保障型业务占比将会高于今年。
增速放缓
“点燃激情”、“鼓舞士气”、“增强信心”,这些字眼经常出现在开门红启动大会上,不少营销队伍负责人还要在大会上上报自己的开门红目标,并签名以示誓达目标。曾就职于排名前三的寿险公司的一位高管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寿险公司,尤其是大型寿险公司,重视开门红有不少原因,“最为直接的是可以鼓舞(营销)队伍士气,带动全年业绩提升。”
开门红则全年必红,对于寿险行业而言,开门红已经不再是一个代表业绩的形容词,更是一个年度开始阶段的象征。每年的一季度,被认为是寿险开门红时期,其中,1月份尤为关键。在大型寿险公司的年度业务节奏中,四季度是作为备战来年开门红的时期存在的。
一家大型寿险公司中层管理人员对《证券日报》记者称,公司明年的开门红目标为增长10%,之所以没有太高增长目标的原因在于,今年一季度的保费已经很高了。
2015年一季度,人身险公司实现了6300亿元的原保险保费收入,规模保费达到了8300亿元,相较2014年同期分别增长了22.9%、27.9%。
以原保费排名的七家大型公司中,仅太平人寿实现了20%以上的增速,中国人寿、平安寿险、人保寿险的增速都在百分之十几的水平,新华保险增速接近10%,另外两家公司持平甚至负增长。而以总保费排名靠前的公司中,除了上述公司外,新晋第四华夏保险总保费增速达95%以上,原保险保费增速亦在20%以上。
对于今后两年的发展方向,中国人寿等大型公司表示会将重点放在调整业务结构上,而部分中小型公司仍侧重规模增长和市场份额。
此前的2014年开门红时期,寿险行业经历了高速增长:2014年1月份,人身险公司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2590亿元,较2013年同期值(1377亿元)几乎翻番;2014年1-3月的人身险公司实现原保费5144万元,较2013年同期增长44%。
尽管大型公司对2016年开门红的业务增长目标制定得不高,但其认为寿险业务的势头应该不错。上述管理人士称,不断降息对收益相对稳定的保险产品形成利好,尤其是在资产配置荒下客户资金缺乏去向的情况下。
保障型业务占比提升
一家大型寿险公司产品精算部总经理对《证券日报》记者称,公司已经在筹划开门红的产品,初步的产品方案为个人营销渠道以重疾险、防癌险为主,银保渠道理财型的万能险、年金为主,团险以团体的员工福利计划为主。
其中,银保渠道主打仍为趸交或短期型产品,而个险渠道主打的都是费改后的新产品,整体上看,无论是理财型产品的收益还是保障型产品的价格,相对此前都更具吸引力。
据长江证券分析师刘俊研究,央行宣布最新一轮降息后,存款基准利率为1.5%,而费率市场化之后分红险定价利率在2.5%-3.5%,传统险定价利率3.5%,年金定价利率4.025%,万能险保底收益率1.75%-2.5%,理财产品收益率4.76%-4.89%,信托平均收益率8.51%;收益率分层渐清晰差距渐缩小,保险产品具有的保障功能得以显现。
此外,上述公司产品精算部总经理还提到一个明显的变化,“保障型的占比会比今年多”。
尽管开门红期间的主要业务还是理财型的,但他的一个明显感受是,从今年开始个险渠道健康险的势头上来了。这是其所在公司主动为之的结果,也是政策推动的积极影响。
“政策给了公司调整的空间和机会。”他称,在费改政策启动之前,包括健康险在内的普通型人身险价格高,2013年8月份费改放开了预定利率2.5%的限制后,传统险价格也随之降低,全行业的保障型产品的销售势头这两年好很多。
今年一季度的开门红期间,不少公司就以年金等费改新产品作为主打,如规模保费超过550亿元的华夏保险个险和银保主打产品均为年金保险和万能险,建信人寿银保渠道的主打产品亦为年金保险和万能险。
结构的改善在数据上已有所体现。保监会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人身险公司普通寿险业务同比增长55.87%,占人身险公司全部业务的51.2%,结构占比超过分红险3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