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多年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宣告完成。10月23日晚间,央行在宣布“双降”的同时,指出“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宣告了我国利率管制时代的彻底终结。
作为全面深化金融改革的核心一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完结对于商业银行而言意义重大。从业内专家普遍观点来看,由于此前在利率市场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商业银行对利率管制的结束已经作出了充足的准备,因此短期不会产生实质性影响,但长远来看,将深刻变革商业银行的未来发展。
中金所研究院首席宏观研究员赵庆明表示:“由于此前的浮动幅度银行还没有用足,此次放开不会有实质性影响。但是利率管制时代的结束对银行利率定价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真正的挑战到来了。”
与此同时,恒丰银行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董希淼认为:“利率市场化的完成并不意味着存款利率会因此立即飙升。一方面,我国现在总体上流动性宽裕,利率不具备迅速走高的条件;另一方面,央行仍然会采取窗口指导、自律机制等方式,对存款利率进行合理引导。”
自去年以来,央行每次降息的同时都在逐步放开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从去年11月22日的1.2倍,到今年3月1日的1.3倍,再到5月11日的1.5倍,在此过程中,各家银行“一浮到顶”的情况逐渐绝迹,主动定价能力日益凸显。从这一意义来看,商业银行已经做好了迎接利率市场化完结的充分准备。
“此前将上限放大至1.3倍时商业银行大多数已经没有再上浮存款利率,说明存款利率上限实际上已经失去约束力,银行存款自主定价能力基本都由银行自身掌控。”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表示。
事实上,除了商业银行逐步加强主动负债的意识之外,相关政策也在积极推动——日前推出的大额存单为商业银行增加了一种主动负债的途径,近期存贷比取消也为银行提升主动负债扫清了障碍。“放松存贷比限制促使银行以更为多元化的方式来筹集资金,主动负债在银行资金来源中所占的比重将越来越高。此外,以存定贷、存款立行等传统管理思路,或会逐渐让位于更为科学、全面的资产负债管理,银行经营也将向着更为精细化的方向发展。”曾刚表示。
对于银行业在此背景下的发展趋势,董希淼认为:“利率市场化是金融市场发展的必然产物,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了全面的影响。其强调商业银行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独立性,使银行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大的自主权和主动权,但同时伴随着更大的风险。商业银行应积极应对,尤其是要不断提升存款定价能力、资产负债匹配能力、流动性管理能力,并进一步创新产品和服务,改善盈利结构,助推实体经济发展,为金融消费者提供更好帮助。”
相较于利率市场化的终结,“双降”则实属意料之中。
“此次"双降"在意料之中,符合市场预期。存贷款利率下调均为0.25个百分点,为对称降息。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依然是"全面降准"+"定向降准"的组合,预计可以释放流动性7000亿元左右。”董希淼表示。
业内专家分析称,此次“双降”于实体经济而言,将有效提高银行体系的流动性供给,进一步改善实体经济的融资环境,特别是对金融资源更好地进入“三农”和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提供正向激励。于银行而言,实体经济的改善将进一步反馈到银行系统,有助于避免银行坏账的集中出现,且长期来看有利于加速银行业转型,推动银行业变革。
“目前,实体经济挑战仍然比较严峻。"双降"是为稳增长创造良好的货币环境,有助于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改善融资可得性。”曾刚表示。
在“双降”通道下,加速信贷结构调整优化仍将是整个银行业的发力方向。多位银行业内人士接受采访时表示,未来银行业信贷配置将更加着眼于支持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和提高效率,同时,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三农”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的信贷投放,使业务结构不断与宏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相适应。与此同时,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驱动下,商业银行将加速调整资产负债结构,变革盈利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