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翀
【农村金融时报】
2015年7月30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发布《关于扩大大额存单发行主体范围的通知》,由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核心成员扩大到基础成员中的全国性金融机构和具有同业存单发行经验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及外资银行,机构个数由9家扩大至102家。
这仅仅距离央行发布《大额存单管理暂行办法》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这不仅预示着利率市场化改革逐步提速并渐入深水区,而且参照国外经验,这意味着自1996年建立全国统一的同业拆借市场至今,推了近二十年的利率市场化进程已经接近尾声。
利率市场化现状
利率作为金融产品的价格,是整个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最活跃的因素,是金融市场的核心。所谓的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交易主体享有自主决定利率的权力,利率的数量结构、期限结构和风险机构等方面均有市场自发抉择,政府享有间接影响利率的权力。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要旨不是调节利率水平,而是要逐步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以基准利率为中心的、多层次的、充分体现和反映市场经济特点及要求的利率控制反馈系统,使之成为反映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准确价格信号。其实质就是一个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利率决定中的作用、进而实现资金流向和配置不断优化的过程。
随着全球市场化程度加深,多国已进行了利率市场化改革,放松或完全放开对利率的管制。利率市场化也是我国金融改革的重要内容,基本顺序是先放开货币市场、债券市场的利率,再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最后放开金融机构存款利率。
利率市场化对银行的挑战
利率市场化打破了利率管制时期,银行可以获得稳定的利差的格局,存贷利差收窄,净利息收入占比下降;再加上互联网金融以及股市分流,过去银行存款动辄20%增速的局面难以再现。
据统计,2014年,五大行中,交通银行存款呈现负增长,其余四大行存款增速也仅为5%-7%,这种稳定、低成本资金来源的持续流失,不仅提高了银行的融资成本,而且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银行的融资规模;同时在经济下行期间,企业有效需求不足,贷款收息率难以有效提升,银行原有的盈利模式面临严重的挑战。
利率市场化之后,利率对经济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增加,国际金融市场利率的上升或下降,新常态下经济形势的变化,甚至是银行客户变更还贷或取款时间等,在一定程度上都有可能对利率产生影响。
利率完全放开之后,银行之间的揽存竞争必将日趋白热化。尤其是对于中小银行来讲,业务结构相对单一、风险管理经验不足、资本实力较弱等先天性不足,不可避免地造成信用状况明显偏低,在竞争中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需要付出更高的利率成本。目前存款利率上限为基准利率的1.5倍,当未来上限取消后,出现存款利率达到基准利率2倍、3倍的情况也并非不可能。
基于管理会计视角的应对策略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随着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特别是利率市场化的全面推进,加之互联网金融所产生的“鲶鱼效应”,如何更好地发挥管理会计的作用,促进银行精细化经营管理,提升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目前银行迫切需要思考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总结前文关于利率市场化的分析,结合当前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求突破:
首先银行要牢固树立管理会计理念。国外银行丰富的实践经验已经告诉我们,管理会计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系统理论、行为科学、预测决策学与会计学相结合的产物,对于提升银行经营业绩、完善内部管理、应对利率市场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受重经营轻管理的观念障碍、整个银行业管理素质和水平普遍不高的制约, 管理会计在我国商业银行的探索与应用与国外同业相比晚了大约20年。
其次,银行要完善管理会计系统建设通过建立管理会计系统, 构建以资金转移价格为核心的资金成本管理体系, 是商业银行成本管理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也是应对利率市场化挑战必需的准备。可以通过构建基于市场收益率曲线的内部资金转移体系, 配合资金转移定价机制, 将利率风险从日常经营业务中分离出去, 交由专门的利率风险管理部门进行专业化的监控和管理。
再次,银行要建立完善定价管理体系。唯有借助管理会计的责任中心成本归集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建立科学的定价管理体系,实现前、中、后台管理、定价、营销的协同效应,银行才能精准地测算产品的综合成本,进而根据产品的不同风险水平实施差异化定价,更好地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最后,银行要充分运用管理会计报告。管理会计报告能够充分反映银行内部经营管理情况,具有着较高的决策价值,充分运用管理会计报告能够帮助银行控制经营成本,提高其竞争力。
作者单位:农发行河南省舞阳县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