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张茉楠:央行以创新机制填补资金水位缺口

2015年10月14日 07:37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近日,央行发布公告,在前期将地方债和信贷资产纳入合格抵押品范围的基础上,决定在上海、天津、辽宁、江苏等9省市推广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试点。

  事实上,无论从金融市场发展的需要,还是从优化货币政策操作框架、创设新的货币政策工具来看,都需要央行建立和完善抵押品制度框架,与所谓的中国版QE无关。

  央行进一步完善抵押品制度也是中国金融内外部环境变化使然。一直以来,央行主要是以外汇为抵押向商业银行提供基础货币的投放渠道。但这种抵押存在极大的局限,特别是随着美国QE政策退出引发全球货币金融周期的新拐点到来,人民币资产扩张的内外环境正发生趋势性改变,意味着中国已经进入一个外部“结构性偏紧”的常态化的货币新环境和外汇占款趋势性下降的“新常态”,亟待新的基础货币投放渠道来弥补资金水位的缺口。而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作为以存量信贷资产为抵押品来补充基础货币的方式,也可能成为央行货币形成机制变化的一种新的重要渠道。

  从中国货币政策框架看,尽管近些年央行不断丰富货币工具箱的工具,但货币政策调控手段仍然较少,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合格抵押品范围的有效扩展,也限制了抵押品政策在货币政策调控中发挥有效作用。

  事实上,央行抵押品贷款制度在国际上并不少见,也不是特例。抵押品制度是央行作为最后贷款人职能的一种重要体现。如果没有无抵押品保证下的货币政策操作,就需要对交易对手的信誉进行持续的评估和监控,因此会导致非常高的交易成本和风险定价成本。但是有了抵押品就完全不一样了,央行一方面可以通过抵押品贷款来实现流动性的注入,并通过抵押品创造金融流动性的机制扩大流动性有效注入的规模,缓解市场资金紧张局面。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建立一种金融市场风险评估和定价的机制。

  从世界主要国家央行的经验看,央行抵押品制度和政策在支持常规和非常规货币政策实施、提高政策操作效率等方面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特别是近些年来,受金融市场发展和金融危机的影响,央行合格抵押品的作用在不断增强,美国、欧盟等主要经济体均建立了较为系统和成熟的央行抵押品框架。

  与2007年危机之前相比,绝大多数央行的合格抵押品范围更为宽泛,抵押品种类更加丰富。从发达国家央行抵押品政策的效果来看,抵押品范围的扩大有助于支持市场和资金的流动性,但同时也伴随着中央银行抵押品资产质量的降低和资产负债表风险的升高。因此,各国央行还是比较审慎地扩大抵押品范围的。

  防范金融风险是央行抵押品制度建立的前提和重要基础。中央银行抵押品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一是信用风险,主要是交易对手违约或抵押品可接受范围变化对信贷质量造成的风险;二是市场风险,主要指受外部因素影响;三是流动性风险,主要是指抵押品的流动性对中央银行资产以及清算体系造成的风险。

  特别是针对信用风险而言,国际上多数中央银行倾向于接受高质量资产作为抵押品。通过对抵押品资产进行内外部信用评级。中央银行可以选择信用等级高的资产作为合格抵押品,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可能面临的信用风险。例如,加拿大、墨西哥、印度、日本、韩国中央银行接受的抵押品资产主要是公共部门发行的证券。

  在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周期的大背景下,全面完善央行抵押品制度以及创新政策框架刻不容缓。

  下一步,在规避风险的同时,中央银行要积极健全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完善支付清算系统、提供中央对手方清算(CCP)安排、培育更多合格交易对手,以降低抵押品交易成本、降低交易对手信用风险,这是中国货币政策框架制度成熟的大趋势。

  (作者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 华青剑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