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十月机会大于风险 机构五大理由唱反弹

2015年10月08日 07:15    来源: 证券日报    

  ■主持人 张颖 任小雨

  多空因素相互交织

  《证券日报》记者:在多重因素的困扰下,9月份A股市场是平淡收官,全月下跌幅度达4.78%,月线已走出四连阴。请问,10月份影响市场因素有哪些?

  兴业证券:爱在深秋,机会大于风险,10月份的行情将在波折中迎来机会。主要理由有五方面:一是,10月份将迎来“清理场外配资”的利空出尽之时,弹簧越压越有力。二是,利空出尽之后,除了技术性反弹,更关键的股市反弹动力是货币宽松背景下的“资产荒”,预计10月份绩优股的相对吸引力将重新提升。三是,无风险收益率继续下降也是大概率,10月份的三季度宏观数据披露阶段以及“五中全会”前后是“稳增长政策发力”的重要时间窗口,有助于四季度出现反弹和结构性行情。四是,从市场层面看,地量下的调整杀伤力有限,发展资本市场的承诺有利于恢复信心。当前换手率已从高位回落到接近均值水平,低迷的成交量意味着做空筹码的相对衰竭。五是,反弹行情且是大分化行情,大概率已经在犹豫中启动,过程虽有波折,但并非是先创新低再反弹。

  渤海证券:从月K线看,市场在技术面上有震荡和反弹的需求,但基于业绩和估值的考量市场调整行情仍未走完。一方面,业绩层面,中报业绩超预期,主要源于投资收益的快速增长,而三季度A股的暴跌,可能抵消掉前期市场因素的利好,从而让三季报业绩再度走弱。另一方面,估值层面,经历了两轮快速调整后,市场估值已现大幅回落,尽管部分权重板块已回到历史的较低水平,但以创业板为代表的中小市值板块估值风险依然较高,泡沫仍有待进一步的挤出风险。

  四季度或有中级反弹

  《证券日报》记者:上周三是9月份的最后一个交易日,A股市场以交投清淡收场,两市量能合计3712亿元,创10个月以来新低,沪指月线连续第四个月收阴。请问,从技术面的角度来看,后市将如何演绎?

  兴业证券:目前股市处于构筑“市场底”的黎明之前,最迟到10月上旬,做空动能将进一步衰减,利空出尽,反弹动能不断孕育。四季度行情,是跌深反弹,也是大分化行情。四季度反弹行情大分化,增量资金短期大规模入市的难度大,股市以存量资金为主、增量资金为辅,需要专业化投资、精细化投资。

  华福证券:国庆长假前最后一个交易日,市场缩量反弹回稳。早盘两市高开低走,创业板快速退潮,题材股获利离场坚决,权重股总体表现较强,成交量与前一个交易日相比变化不大,维持地量。9月份最后的交易日市场越发清冷,随着9月份渐进尾声,沪指重心步步下移已经跌破月内支撑线,配合极端的地量,节前市场偏弱震荡的局势将有望延续到节后。

  申万宏源:市场最坏的情况是已进入一个“正常的熊市”,但熊市也会有反弹,如果出现重磅改革催化,很可能出现类似上证指数2009年那样的大反弹。绝对收益投资者参加吃饭行情的刚性和公募基金的排名机制保证了反弹的参与度,但做熊市“存量加仓”的反弹需“左侧介入,及时止盈”。“不悲观”仍是前提,关注上行机会和下行风险。10月份的风险收益未必比9月份高,但黄金11月份,钻石12月份可以期待。

  浙商证券:宏观经济企稳是有待基建投资的发力、宽松货币政策是有望实质意义上延续和市场信心修复是时间是最好的理疗师,共同构成四季度A股市场运行的宏观背景。预判四季度A股大盘将以震荡筑底、积蓄量能为主要格局。基本面分析角度,股权风险溢价在当前A股市场估值中起主导作用,股权风险溢价对应市场信心,需要宏观外力来重塑;技术面分析角度,上证指数整体处于下行通道,需要时间震荡筑底、消化套牢盘。对四季度A股行情既不过分乐观,也不过分悲观,市场走在蓄势之路上。

  三维度掘金受益板块

  《证券日报》记者:从盘面上看,上周三,通用航空、航天军工、交通工具、北斗导航、3D打印等板块表现较好,而此前涨势不俗的旅游酒店、计算机、建材、保险、彩票等板块却大幅下跌。请问,近期投资者应如何操作?

  浙商证券:四季度布局防御为主,参与反弹为辅。从布局防御板块角度来看, 总体思路是回归基本面、回归业绩。从动态估值水平出发,选取银行和家用电器;从传统防御价值出发,选取医药生物和公用事业;从潜在政策刺激出发,选取建筑建材和农业。从参与阶段性反弹行情角度来看,总体思路是围绕“事件驱动、政策刺激、超跌反弹”等三大反弹行情驱动力,从超跌股、高弹性和小盘股等三个维度自下而上精选受益板块和个股。

  民生证券:重点关注业绩与市场弹性相对更好的板块,重点关注金融、医药、轻工制造、商贸零售、餐饮旅游、电力、计算机、传媒等行业投资机会。主题方面重点关注近期有政策催化,具有转型与稳增长双重特征的板块,尤其是三大热点,即“十三五”规划、国企改革和习奥会相关的概念板块。


(责任编辑: 关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