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信托公司倾诉道,“我们合作的证券公司共有50多家,每家证券公司的接入端口都不同,现在让我们重新去对接几十家证券公司的不同交易端口操作起来有困难”
■本报见习记者 王东君
自证监会发布《关于继续做好清理整顿违法从事证券业务活动的通知》(下简称“《通知》”)以来,信托公司同证券公司剑拔弩张的态势得以缓和。信托公司目前正在客户、券商和银行之间周旋,探寻维护投资人利益的多种可能。
各家证券公司基本已给出了限制资金转入、关闭交易端口的时限,时限及账户分类标准不尽相同,但月底会完成主要整理、清理工作。由于部分信托公司发行的伞形、结构化、常规信托产品共用同一外部专用通道接入,后续技术层面如何操作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多数证券公司和信托机构目前已就以下两点达成共识:按照监管政策要求,进一步核实账户属性,妥善处理系统接入问题,提前做好相应的资产处置或系统切换工作,共同梳理在证券公司进行的所有通过外接系统交易的产品明细。而针对关闭外界系统接入的要求,则一边等待监管更细化的要求,同时针对存量争议资金,若有软件使用需求,信托公司可将目前接入软件报相关监管机构,期待获得评估认证无异议函后证券公司将继续为接入软件提供接入服务。
非清理目标受波及
“与此前‘闭门不见’的态度不同,在银监会与证监会相继表态后,券商高层已经和信托高层接洽上,双方积极商洽,后续具体操作问题也在反复探讨中。”西南一家信托公司负责人表示。
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目前多数证券公司和信托机构已经就以下两点达成共识:一是按照监管政策要求,进一步核实账户属性,妥善处理系统接入问题,提前做好相应的资产处置或系统切换工作,共同梳理在证券公司进行的所有通过外接系统交易的产品明细;二是如若有软件使用需求,信托公司可将目前接入软件报批相关监管机构,获得评估认证无异议函后证券公司将继续为接入软件提供接入服务。
多家信托公司对记者表示,公司通过第三方端口介入二级市场的场外杠杆资金规模并不大。在清理端口之前,很多伞形信托子单元已遭强行平仓或提前清算避险,目前存量并不大,仓位也保持在较低水平,能够理解合作券商执行行政命令的需要,因此公司会尽量说服客户理解特殊行情下的行政决策。
“同一信托公司的伞形、结构化、常规信托产品可能共用同一外部专用通道接入,因此牵扯的范围比较广、项目比较多,所以我们一方面在跟客户沟通,另一方面也在跟合作券商沟通,希望能最大限度的保护投资者利益。”上述信托公司人士对记者表示。
由于很多结构化产品优先级资金来源于银行,彼时曾签订协议,限定资金的使用时限,若提前退出需要向银行方缴纳违约金。信托公司目前也在和银行协商,希望银行能够考虑投资者和信托公司受不可抗力因素的影响而违约,适当降低或免去罚息。
期待后续可操作细节的出台
监管层针对如何将账户合规化给出了三点意见:可以采取将违规账户的资产通过非交易过户、“红冲蓝补”等方式划转至同一投资者的账户,或者取消信息系统外部接入权限并改用合法交易方式等方法处理。
但有信托公司坦言,通过与券商咨询,上述三种方式均没有确切的操作方式和标准,尚无法判断其可行性。
首先,针对非交易过户适用范围,相关法律有明确规定,仅限继承、赠与、财产分割或法院判决等原因而发生的股票、基金、无纸化国债等记名证券的股权或债权变更。目前待整顿的账户是否在非交易过户对象的允许范围内,尚需监管层进一步明确;其二,证券和资金的“红冲蓝补”是指在一个账目上减去资金或股票即为红冲,在另一个或者同一个或多个账目添加同样的资金或股票即为蓝补,需要手工调账,可操作性较弱。
此外,目前信托公司采用的信息系统多为通过专用通讯通道接入证券公司的,经证券公司评估系统安全性并正式认可后,自行运行管理或授权证券公司确定的第三方运行管理。如若将交易端口移植到券商的PB系统,对于信托公司而言,券商PB风控要求很难契合信托公司的风控水平,没有一套有效的风控体系,大规模的平移可能缺乏可操作性。
西部一家信托公司有关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称:“我们合作的证券公司共有50多家,每家证券公司的接入端口都不同。此前我们使用的是自己开发的第三方客户端软件,承接各家证券公司的端口,也符合证券业协会颁布的《证券公司外部接入信息系统评估认证规范》,但是在目前监管环境转变的形势下,这一系统也一并列入整顿范围。所以我们期待下一步有可操作的细节出台,毕竟让我们重新去对接几十家证券公司的不同交易端口操作起来有困难。”
目前各合作券商基本给出了限制资金转入、关闭交易端口的时限,但各家券商的时限及账户分类标准不一致。中信证券称,自9月25日起,使用非中信证券提供的第三方客户端软件将无法委托交易,对于擅自接入的,产生的风险和损失均由擅自接入方承担。
信托公司也正在积极与券商沟通,争取分步骤、平稳度过。
伞形信托难避全面清理
自此轮资本市场行情以来,伞形信托多次处于舆论风口。有业内人士认为,今年6月开始,证监会已将目光锁定伞形信托和场外杠杆资金,清理决心从未动摇,只是迫于股市行情不稳定,因此并未采取一步到位的清理方式,而是多次要求严禁券商参与各种形式的伞形信托和场外配置活动,此次行动应该是最后一轮清理的尾声。
一位多年从事证券信托业务的信托人士称,2009年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暂停了信托公司新开证券账户,伞形信托作为应对证券账户不足的方法应运而生,后来由于其后台运营高效,风险控制严格而得以迅速发展壮大。高速的创新也为日后的饱受非议留下了伏笔,一批带夹层高杠杆的伞形信托在短期就能达到百亿元规模,但一旦出现问题,风险也会被急剧放大。
虽然目前信托公司仍希望通过对接单一资金信托的方式来使原有的伞形信托存续,但介于券商PB系统无法提供二级分仓以及伞形信托下设虚拟账户的问题,伞形信托可能难以避免被全面清理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