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业内人士称,就整个债券市场来说,出现几次违约事件对处于快速发展中的债券市场而言相当于打了一剂‘预防针’,违约倒逼市场强化风险意识、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和应对能力
■本报见习记者 黄 荣
自年初监管层出台公司债发行新规以来,公司债发行正逐渐形成井喷式的增长态势,在社会融资体系中发挥影响力。Wind统计数据显示,截至9月22日,今年以来已经合计发行了667只公司债,资金规模达到3675亿元,已经远远超过去年全年1407亿元的发行规模。
7月份公司债迎井喷
今年1月证监会推出《公司债发行与交易管理办法》,规定所有符合条件的公司制法人均可以发行公司债券,而此前只有境内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的境内股份有限公司、证券公司可以发行公司债券。
原来公司债券仅有公募(公司债)和私募(中小企业私募债)两种,现在调整为大公募(面向公众投资者公开发行)、小公募(面向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私募(面向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三种。
受到新政的推动,公司债的发行开始出现大规模增长。《证券日报》记者根据Wind统计数据发现,截至9月22日,今年以来已经合计发行了667只公司债,资金规模达到3675亿元。其中,一般公司债发行148只,资金规模为2302亿元;私募债发行519只,资金规模1373亿元。同时,地产商成为了公司债最重要的发行主体。
对此,招商证券的研报指出,公司债发行放量的主要原因,一是新规扩大了公司债发行主体范围,非上市公司的参与使得发行主体获得大幅扩展,地产债的放开则抬升了公司债的平均发行规模;二是缩短了审核时间,面向合格投资者的公司债审核周期可缩短至30个工作日—40个工作日,审核效率已超过了交易商协会。
值得一提的是,1月份—6月份,公司债发行还仅处在稳步增长的阶段。而到了7月份,这种增长就进入了井喷的模式。数据显示,7月份一般公司债发行量达到718.9亿元,远超上半年总发行金额,私募债发行量为130亿元,亦达到全年峰值。
市场分析认为,这一方面是受政策松绑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是发行利率低。华创证券分析师汤雅文在研报中分析称,伴随着公司债供给不断放量,前期资金较宽松,资金成本也维持在低位,机构不断加杠杆,公司债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利率不断下降。以5 年期AA一般公司债为例,2014年3月份时发行票面利率在8%左右,最近一个多月发行票面利率在5%左右。
不过,“从8月24日之后,交易所回购利率开始飙高,而公司债的收益率又一路下行,绝对收益水平过低,前期公司债加杠杆套息的策略可能难以为继。后期资金成本易上难下,公司债被动去杠杆压力越来越大”,汤雅文建议,机构应缩短久期、降低杠杆,毕竟流动性问题对信用债的影响会更大。
违约风险上升
由于公司债具有较好的融资属性,交易所融资便利,前期资金成本又较低,公司债受到了市场的欢迎。
不过,同样不能忽视的是,随着公司债的爆发式增长,违约的风险也在逐渐上升。事实上,去年的超日债违约事件就已经给市场敲响了警钟。而经过“天威中票” 事件,国企债券从不违约的金身也已告破。而近日,二重重装公司债的违约风险也受到市场关注。
9月15日和9月21日,央企二重重装发布公告称,由于公司收到债权人的重整申请,如果法院在债券到期日之前受理重整申请,二重重装将进入重整的司法程序。这被市场认为将是债券市场迎来的第二起“国”字头债券违约案例。
据Wind资讯统计,今年以来截至目前,共有93只债券(包括公司债、企业债、中票和短融)被不同的评级机构下调过评级。此外,统计还显示,最新展望评级为负面的债券有303只,债券发行人信用评级下调呈加重态势。
中诚信国际前不久发布的信用评级情况显示,前7个月共发生70次、60家主体级别下调,其中有49次主体伴随负面展望或被列入信用评级观察名单,发债主体信用级别下调次数呈上升趋势。值得关注的是,尽管中小企业依然是级别下调的主力,但具有国企或央企背景的企业主体级别下调次数占比较去年大幅提升,表明国有企业的信用风险开始陆续释放。
有业内人士表示,企业的信用风险逐渐分化或暴露应该视作是正常和可以接受的,企业信用风险的出现是市场发展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市场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整个债券市场来说,出现几次违约事件对处于快速发展中的债券市场而言相当于打了一剂‘预防针’,违约倒逼市场强化风险意识、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和应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