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从欧洲旅游回来的小丁,这几天密切关注人民币汇率变动,希望找个合适的时间点为刚刚消费的信用卡还款。而掌握家中财政大权的周阿姨,这些日子忙着“逛银行”,希望趁中秋节高收益理财集中发售之际,买一款长期理财产品,顺利度过利率“1”时代。在当前人民币贬值、利率五连降的大背景下,有哪些较稳健的投资渠道能让普通百姓多收三五斗?又有哪些投资风险需要格外关注?
换外汇
让肉烂在锅内?
9月17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了最新的资本进出数据,今年8月银行结售汇逆差2745亿元人民币(等值435亿美元),再次打破7月份逆差2655亿元人民币(等值434亿美元)的纪录。今年1至8月,银行累计结售汇逆差11874亿元人民币(等值1923亿美元)。
外汇局综合司司长王允贵在发布会上解释,当前的形势可以用三个“增加”来概括:第一是银行净卖出外汇增加。7月份银行即期加上远期结售汇,合计净卖出外汇561亿美元,8月份增加到900多亿美元,同期外汇储备下降900多亿美元,也印证了银行净售汇的状况。第二是金融机构吸收的外币存款增加。8月末,金融机构外币存款余额达到了6674亿美元,较2014年末增加了939亿美元,较今年7月末增加了270亿美元。第三是跨境资金净流出有所增加。7月份,企业和个人通过银行跨境外汇净流出140亿美元,8月份增加到700多亿美元。
针对上述三个“增加”,外汇局认为银行净卖出外汇增加,企业、个人外汇存款增加,表明了“藏汇于民”的步伐正在加快,外汇储备正在从国家的大池子分散到千家万户的小池子,就像市场说的“肉还在锅里”。国家总体外汇财富呈现分散化、多元化的趋势,符合市场化配置外汇资源的改革方向。
谈到人民币汇率,王允贵表示,今年8月份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贬值4%左右,兑欧元、日元、英镑等也有不同程度的贬值,人民币贬值压力通过8月11日以来的持续释放,已经基本释放完毕。从外汇局最近的监测看,不论是银行的售汇还是银行的付汇,都在明显地收敛,说明市场的情绪正在回归,人民币汇率已经趋于稳定。
外币理财
前怕狼后怕虎?
9月18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兑人民币6.3607元。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已经引起一些敏感的投资者对外币理财产品的关注,尤其是美元理财产品。
wind数据显示,今年银行理财产品每个月发行量大概有6000款至7000款,但是外币理财产品只有100款至200款,外币理财产品几乎成为“鸡肋”。8月11日开始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出现大幅下跌,外币尤其是美元理财产品逐渐开始受到投资者的关注。今年前8个月,澳元理财产品的平均年化收益率波动较大,在2.17%至3.55%之间,美元理财产品的平均年化收益率在1.44%至1.84%之间,港元理财产品的平均年化收益率在1.19%至1.80%之间,欧元理财产品的平均年化收益率在0.77%至0.94%之间。
人民币贬值的背景下,外币理财除了可以获得本身的收益外,还可能获得一笔汇率变动收益。比如在投资期限内,该币种对人民币升值1%,那就等于额外获得了1%的收益。但是,外币理财的收益率非常低。以光大银行9月17日至9月27日发售的“2015年阳光理财a计划第二十四期产品”为例,起购金额5000美元,收益类型为保本固定型,投资期限366天。该产品预期收益率1.8%,已经是北京地区中资银行在售的美元理财中收益率最高的产品了。然而,即便人民币对美元继续贬值1%,它的收益率也远低于同期发售的人民币理财产品。
银行理财经理表示:“来咨询外币理财的市民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平时就长期持有大量外币的客户,另一种就是有子女在国外留学或正准备出国留学的客户。其他客户很少关注外币理财。”事实上,外币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与所在国市场利率水平相关,与人民币贬值没有太大关系。如果投资者因为人民币在短期内快速贬值而将人民币兑换成外币再去理财,那就得不偿失了。
投资海外
港股美债机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