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的“巨震”,令银行理财资金纷纷撤离。近期,多家银行纷纷披露理财产品提前终止的公告,据不完全统计,被提前终止的非结构性理财产品数量多达50款。
另一方面,面对巨量规模入市的银行理财资金,如何在“震荡”市中安全着陆,也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在有关分析人士看来,限制银行理财资金入市的时机或已到来。
银行理财资金撤离股市
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以来,有50款非结构性人民币理财产品提前终止,从收益水平看,提前终止的产品中,预期收益率最低的为5.2%,最高达7.3%。
今年二季度,多家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通过各种渠道间接入市,如认购其他产品的优先级、对接打新基金等。然而,随着股市震荡的加剧,有关的产品非自愿提前中止的数量也大大增多。以某股份制银行发行的高资产净值客户版人民币理财计划为例,其原定到期日为2016年6月5日,但已于2015年8月18日提前清算。
银率网不完全统计,2015年以来,有50款非结构性人民币理财产品提前终止,从收益水平看,提前终止的产品中,预期收益率最低的为5.2%,最高达7.3%。
对于银行选择提前终止这些理财产品的运作,普益财富研究员李林夏认为,原因主要在于理财产品多为预期收益型产品,当对接股市这部分资金退出后,很难再找到能在剩余时间内提供高收益的投向,银行无法完成之前承诺的收益,因而选择提前终止,且在终止时还能按照之前约定的收益率计算提供给投资者的实际收益。
事实上,梳理被终止银行理财产品的公告可以发现,部分理财产品在公告中直言,“通过信托产品绕道投资股市,由于近期股市下跌影响,导致该信托单元净值跌破预警线,因而提前终止。”而另一些银行虽未说明提前中止原因,但以某股份制银行发行的惠益计划稳健系列5号86期保本型产品为例,虽然标的是债券,但根据其产品说明书,有0-30%的资金投向是一级市场,也被认为是用于“打新”。
李林夏指出,银行理财产品通过信托、券商资管、基金等产品入市,当这些产品提前中止时,对接它们的银行理财资金就得回流。目前无法确定有多少家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与其对接,也不能估算对接的理财产品中有多少比例的资金参与其中,能确定的是,入市比例越大的理财产品提前中止的可能性越大。
未来理财资金再入市或遇阻
一份正在被流传的《证券账户自律管理承诺书》明确提到,银行理财作为委托人开户时,需要向中登公司承诺不从事权益类投资。
银行理财资金入市并不鲜见。记者注意到,在去年下半年开始的牛市里,这部分业务体量有所上升,入市渠道包括通过资管产品投资权益类资产,或是作为结构化产品中的优先级对接信托、资管产品入市等。
银行理财资金入市规模究竟有多大?一组数据或能描绘其轮廓。据可以查询的公开数据,今年上半年,招商银行理财资金投资两融受益权业务的规模为863.47亿元,理财资金投资股票二级市场配资业务的规模约为1523亿元,理财资金投资股票质押融资业务的规模约为325.26亿元,相加可知,其目前投入股市的业务规模为2711.73亿元。
除此之外,截至6月底,工行理财产品投资和资本市场有关的有1773亿,占整个理财产品总规模的8.3%;交行资管产品涉及权益类投资的一共1000多亿,其中两融收益互换类产品900多亿,结构化证券100多亿;而建行理财中涉及股市余额400亿元左右。
这也意味着,仅上述四家银行理财资金的入市规模已超过5800亿元。如何在“震荡”市中安全着陆,也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
然而,近日一则关于“接中登公司通知,已暂停银行理财资金作为委托人开立定向专用证券账户,暂停银行理财资金通过专项计划或信托计划作为委托人开立定向专用证券账户”的传闻也再度掀起波澜。尽管中登公司随后在微信公众号紧急辟谣称,微信等渠道传言不实。但处于风头浪尖的银行资金入市却依旧被认为迎来了更为明确的自律性监管。
这源于一份被流传的《证券账户自律管理承诺书》,其中的第二条明确提到,银行理财作为委托人开户时,需要向中登公司承诺“在贵公司开立的证券公司基金公司资产管理专用证券账户仅用于参与银监会和交易所认可的委托人可以投资的固定收益类产品的投资,不从事权益类投资”。业内人士认为,从该承诺书内容来看,可解读为限制银行理财入市。
另一方面,尽管银行理财资金入市政策是否突变依旧成疑,且银行不约而同的表示入市的理财资金“风险可控”,但不少股份制银行已开始调整理财产品的投资策略,并大幅减少权益类资产的配置。而面临着走低的行情,下半年银行也着眼于收缩此前扩张过快的步伐。
在半年业绩交流会上,一位股份制银行人士就坦言,随着资本市场的剧烈波动,本行调整理财产品的投资策略,大幅减少了权益类资产的配置,权益类理财产品规模预计较上半年将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在有关分析人士看来,这也意味着,限制银行理财资金入市的时机或已到来。
本报记者 吉雪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