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市场动荡中仍须保持政策定力

2015年08月25日 06:58    来源: 《经济参考报》     □徐高

  本周一,上证综指下挫8.5%,创下了次贷危机后A股单日跌幅的新纪录。此前,从上周开始,全球股市大幅下跌。上周五,美国标普500指数下跌3.2%,创下了近3年来的最大单日跌幅。

  不仅中国股市,周一主要股指均大幅下跌。面对这种情况,有悲观人士已经开始担心亚洲金融危机或次贷危机会重演。

  毋庸讳言,在此轮全球股市大跌背后有我国的影子,而且国内A股又似乎处在震中。正所谓中国一感冒,全球都在打喷嚏。尽管如此,我们不应因此对我国乃至全球经济增长前景失去信心。

  首先需要明确,我国经济目前没有那么差。随着社会融资总量在近两月的加速增长,7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单月增速已回升至9.4%,接近了同期9.9%的投资增速。而在过去1年半中,投资增速一直显著高于投资到位资金增速,表明实体经济长期面临严苛融资瓶颈。7月的数据表明长期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融资难”问题已开始缓解。

  其次,当下的全球经济也并不差。发达经济体(尤其是美国)仍然处在逐步复苏的路径上。而考虑到目前新兴市场国家的整体外债水平远低于20年前,发达经济体的加杠杆速率也在近些年大为放缓,亚洲金融危机与次贷危机不会重演。

  最后,美联储的加息步伐也会因为近期全球市场的动荡而放缓,因而利好全球经济和市场。在过去几天全球股市下跌的同时,美元汇率也明显走弱,反映市场对美联储近期加息的预期降温。相应的,新兴市场国家的资本流出压力会因此减小。

  从这些角度来看,当前全球股市的动荡更多缘于情绪上的波动,而并非是因为经济面上出了大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国内政策需要保持定力,沿既定轨道稳步推进。这样方能带动国内实体经济复苏,而非制造新的风险点。

  国内政策的定力首先应当表现在对解决“融资难”问题、稳定经济增长的坚持之上。在过去一年多,我国实体经济一直面临较为明显的融资瓶颈,因而增长乏力。但从今年6月开始,随着货币政策宽松重点转向实体经济,以及股市降温后对实体经济资金分流效应的减弱,实体经济资金到位情况明显改善。这将逐步助推投资复苏,从而拉动实体经济增长回暖。如果将宽松政策重心又重新移回股市,反而不利于经济复苏。

  国内政策的定力还应表现在股市救市政策的逐步退出之上。政府救市是为了防控金融风险,而非托举股指。8月中旬A股股指小幅上扬的时候,股市融资盘规模又重新上升,令股市风险回升。相反,股指一定程度的下跌反而有利股市的去杠杆和降风险。另一方面,非市场化的救市措施如果长期存在,反而会成为新的风险来源。因此,尽管近期A股又有较大跌幅,仍需坚持救市政策逐步退出的导向。

  只要把住了政策的定力,抓住了当前经济金融运行的主要矛盾,股市的震荡就不会给我国经济带来太大负面影响。


(责任编辑: 华青剑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