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定力、主动作为”,首次出现在央行的货币政策报告中,应当说还是具有一定新意、并令外界产生一定遐想。
保持定力,是决策层已经明确的目标和要求,也是决策层力求达到的目的和结果。从去年以来所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看,决策层的定力还是相当足。没有因为经济的持续下行而出台短期刺激政策,也没有因为经济持续下行而感到惊慌失措。
主动作为,则是近年来央行很少采用的提法。这种提法是否意味着货币政策将转向呢?央行将如何主动作为呢?笔者的观点是,稳健货币政策的总基调不会变。可能变的,是一些具体的操作办法和措施。
盘活存量,仍将是货币政策最关键的措施之一。如果不将存量盘活,不将存量发挥最大效用,将会对整个市场的流动性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如果如此规模的广义货币都不能满足市场和企业对资金的需求,那只能说明资金的使用效率相当低,资金的流转速度相当慢。低效率和低运转的资金,又怎么能够产生最大化的效益呢?
主动作为的第二个方面是政策的调整与优化。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定向宽松”应当是最有效、最切合实际的手段。目前的市场流动环境,并不支持实行全面宽松,也不需要进行全面政策宽松。但按照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又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需要有政策扶持和帮助。
而对“定向宽松”来说,也可认为是用好增量。所谓定向宽松,更多的也是从增量上做文章。它也完全符合决策层提出的用好增量的要求。至于相关专家提出的会不会全面降准、降息,笔者的观点是,只要经济不出现比较严重的问题,都不大可能出台全面降准、降息政策。
而主动作为的再一个方面,就是如何支持实体经济的问题。如何通过信贷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和定向宽松政策的实施,让实体经济解除资金之忧,对经济复苏的影响是相当大的。货币政策能否在这方面主动作为,十分重要而关键。
主动作为还需要央行在如何防范金融风险、化解债务危机等方面有更多措施与办法。按照地方实际,目前的金融风险已不仅仅表现在某个企业有多大的风险,而是这些企业会不会形成连锁反应。如果能在这方面及早采取措施,自然也是主动作为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