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都要召开会议,给年中经济“定调”,这似乎已经成为惯例。
今年的会议也如期举行。与往年不同的是,虽然上半年GDP增速7%,与预期目标相符,但与此同时,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稳增长被中央政治局提到了一个更加明显和迫切的高度。对央行来讲,下半年货币政策如何把握更具挑战性。
解困实体经济
自去年11月以来,央行进行了四次降息和三次降准,为实体经济纾困。而进入7月份以来,央行在公开市场上不断开展逆回购操作,为市场注入流动性。
然而,因为种种原因,释放的流动性并未充分进入实体经济,一些企业依然感到资金困难。
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对《农村金融时报》记者表示:“央行先后采用降息和降准,期间还有SLF、MLF、PSL等中短期流动性工具,但从实际效果看,资金并未大量流入实体经济,尽管信贷投放速度快于去年同期,但新增社会融资同比仍在减少。”
郭田勇认为,这主要是由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惜贷行为、股市挤占实体经济资金所致,阻碍了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使得小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难以改善。
对此,政治局会议特别强调,“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保持合理的流动性,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和水平”,表达了对流动性进入实体经济的关切。
谈到“松紧适度”,国金证券宏观分析师李治平对记者表示:“前期的货币政策有些‘过犹不及’,‘过’是指确实释放了不少流动性,但是又‘不及’,没有触及到实体经济,反而对资本市场、价格产生了影响。比如银行通过各种渠道配资,包括房价、猪价上涨等一系列价格现象,都和货币向实体经济的传导不畅有关。”
正是在上半年金融虚火、实体疲弱的状况下,此次政治局会议才专门“点题”实体经济,并把这种关切落实到了实体经济真正的微观基础——企业上,强调要真正把培育有核心竞争力的优秀企业作为制定和实施经济政策的出发点,搞好企业才是真功夫。
货币政策调控思路转变
央行在近日召开的分支行行长座谈会上表示,将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及时进行预调微调,保持适度流动性,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目前市场的流动性还是比较宽裕的,不存在紧缩,只是边际上的宽松下降了。因此货币政策调控思路可能会从全面放松变为结构化调控、定向调控。”李治平说,“定向和全面的降准将主要用于对冲资金抽离,央行可以通过一些窗口指导,引导资金的流向。此外,央行可以在利率上有一个表态,比如公开市场或者PSL,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微调。”
据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师刘利刚预测,央行下半年将下调利率25个基点,并在第三和第四季度分别下调存准率50个基点。
相对于货币政策,未来财政政策的用武之地将大大增加。此次会议明确,要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不变调,保持公共支出力度。
李治平认为,未来货币政策更多的是以配套辅助财政政策为主。“经济增长的预期稳定在7%,在这样的要求下,货币政策的直接有效性肯定没有财政政策高,而且在CPI和房价都在上升的情况下,货币政策的发挥空间在收窄,未来更多的是起到一些支持和配套作用,帮助储蓄尽快转化为投资。”
而政府5月份以来高层频繁的动作也印证了这一点,包括推出八大举措激活财政存量资金,以及降低企业债的发行门槛,推出地方政府债务置换等,财政政策正逐渐加码,成为稳增长的主力。
专项金融债稳增长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双管齐下,更强力的措施还包括近日发改委拟发行的专项金融债。记者了解到,国家发改委拟通过国开行、农发行向邮储银行定向发行专项建设债券,中央财政按专项建设债券利率给予90%贴息。
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告诉记者:“专项金融债主要算是财政政策,但不是直接的财政投资,而是由财政来补贴,由政策性金融机构来完成。”
徐高表示:“专项金融债和货币政策区别很大,货币政策是总量性工具,而专项金融债则带有指向性,会传递出很强的信号,就是国家要扶持相关的部门和行业。”
在国金证券的分析看来,专项金融债主要是以提升有效投资为目的,促进储蓄资金向投资转移。而邮储银行长期以来吸收了较多低成本储蓄存款,直接定向邮储银行发行有助于盘活其储蓄沉淀,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
据悉,此轮债券发行资金约为15万亿元,投资领域5大类和22个专项。徐高表示:“扶持的行业主要是基建类,主要的意图是通过基建投资来稳定经济增长,这个是主要目标。”
国金证券分析称,由于项目要求“看得准、有回报、不新增过剩产能、不重复建设、不产生挤出效应”,因此主要投向应该在“七大投资工程包”、“六大消费工程包”、“新增四大包”及制造业六个重点领域。与此同时,发改委近日发布了《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计划(2015-2017年)》,以及6个重点领域实施方案,并加速新型城镇化相关工作推进,相关领域可能都是其投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