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央行等十部委发布互联网金融指导意见,互联网金融行业洗牌和竞争进入快车道。面对互联网“风口”,越来越多的传统银行开始“大象起舞”,加快互联网业务转型。业界认为,传统银行的互联网转型,优势在于风控和线下门店,而互联网思维将是他们需要突破的关键点。
■ 深圳特区报记者 沈勇
3秒钟可申请银行贷款
目前国内银行业内已有的网络贷款模式,都只对银行自己的部分现有客户开放,受惠面非常有限。近日,广发银行正式推出互联网贷款产品——“E秒贷”,创新地运用了O2O(线上线下结合)模式,面对所有个人客户提供通过线上申请实时预批、线下专业团队签约、线上自助出款相结合的一站式在线信贷服务。
贷款申请人足不出户,通过广发银行官网填写简单信息,最快3秒即可知道贷款预批额度。完成申请后最快一个工作日内即有专人电话联系安排签约事宜。客户完成签约后,最快当天即可在广发银行网银、手机银行等电子渠道自行出款。首位获得授信的客户来自长沙,得到了15万元的信贷额度。
据介绍,“E秒贷”主要提供个人纯信用贷款,额度从5千元一直到最高30万元。
传统银行集体进军互联网
事实上,传统银行在互联网浪潮下业务转型的不只一家。近日,中国平安旗下“平安普惠”的平安i贷产品增添了“刷脸”功能,即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在线核实借款人身份,省却了借款人以往去实体门店面签的麻烦,最快6分钟可实现到账。
中国工商银行此前正式发布互联网金融品牌“e-ICBC”,包括三大项:“融e购”电商平台、“融e联”即时通讯平台和“融e行”直销银行平台三大平台。
对于工行业务转型,工行董事长姜建清表示,正如研究未来银行转型的畅销书《Bank3.0》中所说,“银行不再是客户要去的一个地方,而是一种随时可得的服务”。
“在个人消费结构变化以及小微企业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现在我国个人融资需求旺盛。但是由于现有的产品服务未能贴合客户需求特点,因此个人融资需求仍有巨大的市场需求亟需满足。” 广发银行董事长董建岳向记者表示,银行专业的个人融资服务将对拉动内需及向小微企业“输血”带来创新。
互联网推动银行变革
互联网金融是否在逐步颠覆传统银行业务?对此,平安银行行长邵平表示,互联网金融固然带来了新的竞争,但更重要的是,它带来了融合与创新。
他认为,互联网技术推动了传统银行业的创新和变革:一是夯实基础设施建设。互联网技术推动银行革新支付清算手段,升级客户管理、客户服务和运营管理模式,重构风险评估体系,使金融交易成本大幅降低。二是拓宽服务渠道。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正在推动银行“以客户为中心”,创建多元服务渠道:物理网点与电子渠道并存,近场服务与远程服务并进,线上服务与线下服务融合,社交场景与生活场景交互。三是创新产品体系。四是转变商业模式。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催生了银行在获客模式、风险管控、客户服务方面的变革,推动着银行打造整合资源、撮合交易、批量获客的经营平台。
风险控制成银行优势
近日,央行等十部委发布“互联网金融指导意见”,互联网金融成为传统金融与互联网技术相融合的新兴领域,也是推进金融业开放发展和改革创新的重要力量。
“无论是互联网技术型公司杀入这一领域,还是传统银行向这一领域转型,都绕不开风险控制的门槛。”业内专家分析,作为互联网金融,其实质仍然是金融,其中网贷业务都存在贷款收不回来的坏账问题。“相对而言,传统银行在处理风险方面有一定优势。”
广发银行个人银行部总经理吕诗枫也向记者介绍,广发银行充分运用大数据搭建网上贷款风控模型,建立了包含数百个参数的多维度信用分析模型,不再完全依赖传统的企业报表、经营流水或者个人资产审核等数据,更符合个人客户的需求特点,即使是全新客户也可精准、高效地完成信用评估。
“贷款考验的还是风控能力。”有银行人士也向记者表示,互联网金融是个载体,不管是银行还是互联网企业,进入消费金融领域都要警惕风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