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后CEO创业4年,员工超3000人,每天帮农民交易农产品价值3亿元,全年交易额1000亿……一夜之间,农产品电商“一亩田”的这些数据突遭质疑,被指是个骗局。昨天,一亩田副总裁李国训正面回应,并直接公布后台数据为一亩田正名。
网友质疑,一亩田官网显示的“采购部分”数据中,报价数据很诡异,譬如“6小时前刘老板采购了999.999吨毛桃”,谁那么精准,非要购买999.999吨毛桃?“9小时前老板采购了1073741.8235吨的洋葱”,网友质疑,107万吨洋葱是什么概念?要知道,盛产洋葱的西昌,一个市的洋葱产量也不过30多万吨。
针对质疑,李国训坦承,一亩田网站确实还有一些产品和数据不够完善。一亩田真正启动农产品B2B交易只有一年时间,在这段时间,公司一直在升级产品,APP平均每两周迭代一次,版本多达100多个,每次新版本工程师都会发布一些测试数据。而测试数据确实是虚拟数据,肯定不是一亩田用户真实发生的。
那为何应该在后台出现的测试数据却与真实的交易数据混杂在一起并出现在开放平台上?对此,李国训只是这样表示:我们已经在清除已有问题,并且要求今后所有线上测试完成后必须删除。
对于交易数据的质疑,李国训昨天现场展示了过去一年的交易后台数据。记者注意到,一亩田从6月22日至7月21日,通过一亩田的第三方资金担保平台进行交易、帮助农民卖掉农产品的金额达96.3亿元,日均3.2亿元。这还不包括采购商线下直接和农民交易的费用。
据了解,一亩田的商业模式简单地说就是帮助农民销售农产品,帮助采购商找货源。其线上APP为农产品生产者和批发商、采购商提供供求信息服务,线下为双方提供交易撮合活动,不仅解决了农产品交易信息不对称的难题,由于一亩田同时担任第三方资金担保平台,交易双方互不信任的问题也由此找到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