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中止购入外汇 俄卢布汇率获支撑

2015年07月30日 07:37    来源: 中国证券报    

  随着俄罗斯央行29日宣布中止购入外汇,持续数个交易日下滑的俄卢布汇率终于暂获支撑。此前在28日,与本月初相比,美元对卢布汇率升值8%,当日的美元对卢布汇率一度升至60以上,创下今年3月以来的新高。

  俄罗斯央行声明称,由于国内外汇市场波动加剧,已从28日中止购入外汇,该行每日买入的外汇规模从上周的平均2亿美元减少至27日的1.6亿美元。

  截至北京时间29日19时45分,美元对卢布汇率下跌近1%至59.4460。分析人士表示,俄罗斯决策层担忧随着 油价下跌,卢布跌幅过大,故中止了购买外汇的举措。

  卢布汇率波动

  2014年以来,俄罗斯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卢布持续贬值。以卢布对美元汇率来看,去年全年卢布贬值逾70%。俄罗斯央行不得不大举抛售外汇资产,阻止卢布进一步贬值。截至今年年初,该国黄金与 外汇储备规模已从一年前的逾5000亿美元锐减至不到4000亿美元。

  在卢布汇率渐趋稳定并开始走强后,5月13日,俄罗斯央行宣布开始购入外汇,希望重新建立外汇储备。此后,该行陆续买进了约100亿美元的外汇。

  出乎俄罗斯央行意料的是,卢布汇率却应声再度迈入贬值之路。美元对卢布汇率从5月中下旬的50水平起步,一度升至60以上,期间涨幅高达20%。对此,巴克莱资本分析师表示,央行买进外汇实际上恰恰消耗了市场上可用的外汇,因此成为引发卢布贬值的主要原因之一,“卢布弱于60已成为临界点”。

  俄罗斯天然气工业 银行 经济预测中心首席专家苏辛则表示,此次卢布贬值的主要原因是国际油价持续下跌。长期以来,俄罗斯经济高度依赖石油等能源出口的格局一直没有改变,油价下跌直接导致俄罗斯 财政收入减少。俄罗斯出口石油价格以伦敦交易所布伦特原油价格为基础,28日布伦特原油价格为每桶53.3美元,比本月初下跌了14%。

  俄央行料降息

  专家认为,俄罗斯面临的经济困境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西方制裁是一个重要因素。自去年3月以来,西方国家因乌克兰危机对俄罗斯采取了多轮经济制裁,涉及能源、金融、国防等俄罗斯经济的主要领域,阻断俄罗斯融资渠道,打击俄罗斯石油生产。

  因此,卢布紧跟国际油价下跌步伐快速贬值。俄罗斯经济高度依赖石油等能源出口,俄罗斯每年财政收入的近一半来源于石油和天然气出口。国际油价持续下跌导致俄罗斯财政预算无法实现,政府无法偿还全部外债,很多预 定投资项目因资金短缺不得不被冻结。

  据俄罗斯经济发展部预测,如果油价在每桶40-60美元之间,今年俄罗斯 GDP将萎缩3%-5%。世界银行预测,今年俄罗斯经济会萎缩2.9%;国际 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会萎缩3%;欧洲复兴开发银行预测萎缩5%。

  分析人士预测,如果此次卢布汇率得到支撑,将不会影响俄罗斯央行7月31日的货币政策会议决定,目前市场普遍预期该行将降息50基点至11%。在今年2-5月卢布升值的背景下,俄消费者价格指数持续降低。俄央行一再表示,如果俄通货膨胀率继续降低,未来会根据实际情况继续下调 利率。为抑制通货膨胀,俄央行去年5次加息 ,使基准 利率从5.5%一路攀升至17%。今年以来,为提振经济,俄央行又四度下调利率,将利率降至目前的11.5%水平。


(责任编辑: 魏京婷 )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延伸阅读
  • · 稳定汇率仍是货币政策主选项      2015年06月25日
  • · 美财长呼吁TPP勿纳入汇率条款      2015年04月24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