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4日,沪指报收4070.91点,距前期暴跌低点已上涨超过17%;创业板指盘中摸高3000点,到收盘相比13个交易日之前涨幅也已超过23%。
在应急措施已取得有效打开流动性枯竭局面这一阶段性成果的同时,业内专家提出,救市的目标不是“人造牛市”,也不是保证股指单边上涨,市场回归常态的过程中,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应理性看待市场估值,非常时期过去后,A股仍将回归基本面决定估值水平的市场规律。
Wind统计显示,截至23日收盘,A股市场整体PE(TTM)为25倍、PB为2.9倍,但不同市值公司结构分化较为明显。其中,中证100公司平均市盈率13.3倍、市净率1.9倍;沪深300公司平均市盈率15.9倍、市净率2.2倍;中证500公司平均市盈率59.5倍、市净率4.5倍。
而剔除中证100后,2680家上市公司的平均市盈率为65.7倍、市净率4.6倍;剔除沪深300的2480家公司平均市盈率达到86.5倍、市净率5.0倍。
“衡量市场整体估值水平时仅看上证指数、沪深300指数的市盈率水平是有片面性的,还要看大多数公司的估值水平。自市场出现危急局面以来截至目前,A股上市公司中超过80%公司的市盈率已回到42倍以上,除沪深300以外的2400多家公司的平均估值超过85倍,这一估值水平对这些公司成长性的要求是非常之高的。”嘉实基金副总裁邵健表示。
海通证券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也在近期发表的署名文章中提出,银行等大市值股票权重较大,市盈率和市净率较低,用平均数容易失真。用上证50或沪深300的平均市盈率水平比美国股市略低作为A股颇具投资价值的理由,显然存在一定的误导性。
他分析,即便沪指跌至3500-4000点之间,A股主板的市盈率中位数还在40倍以上,市净率的中位数水平也在4倍上下。尤其中小板和创业板目前的市净率中位数还有5-7倍。
本轮市场巨幅波动以来,业内对两个观点已形成较为普遍的共识:第一,政府出手的目标并不是救点位、保上涨,而是快速缓解流动性枯竭局面、恢复市场正常的定价功能;第二,快速下跌过程中,前期过快上涨积聚的估值风险得到快速释放,资金杠杆也有效降低,未来随着市场恢复常态,A股仍将回到基本面决定估值的轨道上来。
“如果将发展证券市场比作建造一栋大厦,指数是大厦的高度,基本面就是大厦的地基,在一定的地基情况下,大厦的高度并不是建的越高越高,只有适中、两者匹配才是合理的,否则可能带来巨大的风险。”
邵健说,在前期股市巨幅波动过程中,撇除杠杆的因素,高估值也是个重要的诱因。在估值过高的情况下,即使相关个股出现持续跌停,也很难有投资者进场接盘,就容易导致前期流动性危机及传导的局面。
业内人士表示,将股票市场持续上涨等同于市场支持经济转型发展也不尽科学,并不是越上涨、越高估的市场越支持转型。“市场形成基本合理的估值体系,并给予符合国家转型发展方向的新兴、转型企业一定的估值溢价,才是健康的、支持经济转型发展的牛市。”事实上,在A股跌到前期最低点时,其估值水平仍在吸引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私有化回归,说明我们回调后的估值水平对于大量创新企业来说仍有足够吸引力。
另外,也有专家指出,大跌之后应深刻汲取前期市场波动的教训,尊重资本市场自身的规律。单边市无论是上涨还是下跌都不正常,适度估值溢价对经济转型有促进作用,过渡估值、较高泡沫危害性就很大,因为这种泡沫很难持续,一旦泡沫破灭,就会对整个经济、金融、居民财富带来巨大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