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7月3日讯 (郑常泰)7月1日,中证500指数期货(IC)四个合约跌停,对中证500指数大幅贴水达到历史最高。在A股持续暴跌的紧急关口如何准确认识这这一罕见现象的背后成因,不仅可以避免病急乱投医;也有利于找准问题,对症下药,可以说直接关系政府救市的成败。
初步分析,7月1日IC巨幅贴水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首先,当前,IC不仅承担了标的指数中证500的对冲需求,而且还承载了中小板、创业板的对冲压力,是中小创释放风险的唯一出口。在本轮暴跌过程中,中小创前期普遍涨幅巨大,市盈率过高,本身存在下跌风险,但在下跌过程中因为缺乏流动性,无法卖空,大量跌停,造成只能用期货来避险。在这种情况下,IC大幅贴水,看似远低于现货价格,但相对于在现货市场出货必须下跌的空间,期货贴水卖出相对划算的多。
其次,IC标的股众多、权重分散,并且目前有70多只权重股停牌无法买卖,加大套利套保操作难度和成本,导致期现拟合度较差。
第三,IC今年4月刚上市,市场规模还较小,特别是机构套保使用较少,个人大户投机比例较大。
综合来看,7月1日IC四个合约全部跌停、大幅贴水,根本原因是现货市场被套牢资金不得不做的保护策略所致,在“卖不出去”的情况下,出现了空单抢筹;在这个过程中,一些投机资金抓住时机加大仓位客观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上述认识至关重要。只有正确的认识IC大幅贴水的背后成因,才能找准问题症结所在,进而有的放矢,而不是病急乱投医。
如果简单的据此认为,做空股指期货是导致本轮股市暴跌的元凶,那么监管机构就可能采取限制开空仓的策略来阻止本轮股市下跌。但倘真如此,在失去期指的避险保护后,投资者只能选择在现货市场抛压,一个可能的结局就是加剧踩踏。在昨天晚间证监会宣布对期指恶意做空进行专项调查后,今日早盘市场继续大幅杀跌或许可以从某种程度上印证上述判断。
事实上,任何脱离基本面而主要受资金推动的上涨行情,本身就制造和积累着重大风险,特别是在短期内取得巨大涨幅之后。在经过大幅下跌后,目前市场风险已经在相当程度上得到释放,但持续暴跌以及引发的强平导致恐慌情绪蔓延,这应该是当前监管部门的头号敌人。
如何消弭投资者的恐慌情绪,重塑市场信心理应成为当前监管部门的工作重点,而不是在短期波动中惊慌失措,导致政策出了一大堆,效果却不明显,甚至还损害了监管部门的公信力。
所谓“危机”,就是危中有机。这是一个考验决策者智慧和力量的时刻,但愿不要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最终按下葫芦浮起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