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减持频频 向左走还是向右走

2015年07月03日 07:15    来源: 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市场震荡调整,不少散户投资者小跑入市,给市场添柴加薪;而另一边,上市公司重要股东趁机纷纷减持,与散户“背道而驰”。重要股东减持为何频繁不休?产业资本减持潮来,投资者该如何管好自己的钱袋子?

  股东减持为哪般

  综合同花顺和巨潮资讯网数据显示,截至7月1日,今年以来共1352家上市公司发布了重要股东或高管减持公告,累计减持市值约4891亿元。其中,减持金额超过10亿元的公司14家,乐视网以36.82亿元居榜首,比亚迪、金科股份、万邦达和永大集团分别减持35.80亿元、32.81亿元、29.27亿元和18.83亿元。

  记者查阅公告发现,“战略转型发展需要”是目前上市公司减持最为集中的“官方”理由。以万邦达为例,该公司今年4月以来共发生14笔减持。万邦达在公告中称:“公司目前实际控制人持股比例达50.87%,过于集中的股权结构不利于公司法人治理架构的进一步完善,不利于对公司内涵增长及外延拓展产生重大影响力的战略投资人的引进。为顺利实现公司发展战略,实际控制人决定在未来6个月内减持不超过总股本21.99%的股份。”

  实际上,比各种理由更加可信的是“A股股价已高”。信达证券研发中心副总经理刘景德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去年7月以来,市场迎来了7年一遇的大牛市。尽管牛市中有涨有跌、震荡起伏,但大多数个股在近期已创出历史新高,有些股价甚至上涨几倍,此时正是大股东高价减持套现的最佳时期。而借此时机,大量产业资本也开始逐步兑现,一些上市公司股东及高管甚至不惜以违规为代价高比例减持。仅仅5月份,因上市公司或其高管人员违规减持,深交所已对22家上市公司发出监管函。

  北京师范大学公司治理与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高明华教授认为,此轮产业资本减持背后,也源于部分上市公司业绩表现不理想,公司高管对其未来业绩和发展的悲观预期。比如一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的上市公司中,金科股份、利君股份、三一重工等减持金额较高。

  其实纵向看来,自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以来,A股市场已经发生过四次较大规模的股东减持潮,除了本轮产业减持,还有2006年、2007年和去年年初共三次。在国开证券资深分析师杜征征看来,2006年、2007年的减持潮均与大小非解禁有关。这两年迎来“小非”解禁潮,很多小股东不断出售持有的解禁股份。不过,大规模的减持给股市带来一定的冲击,而全球金融危机爆发,A股进入持续下跌阶段。

  为减缓压力,中国证监会于2008年4月发布《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转让指导意见》,规定持有解除限售存量股份的股东如果预计未来一个月内将公开出售解除限售存量股份数量超过1%,应通过证券交易所大宗交易平台转让其股份;如持有或控制上市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东减持股份,应按照相关规定,及时准确地履行信息强制披露义务。应该说,相关政策的出台,对稳定当时股市起到了一定作用。

  而去年的减持潮则与老股转让成“借道套现”工具有关。新股发行本为了募集资金,解决公司在发展中的资金需求,但不少老股东更希望一次减持落袋为安。 “无论哪种转让方式都不能遏制老股转让套现圈钱的怪象,都会让新股认购者受损,对二级市场的投资者也会带来伤害。”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教授李永森说。

  管好钱袋子

  虽然符合相关规定的上市公司重要股东减持并不会对二级市场造成过大影响,但近期上市公司高管套现频繁且金额较大,仍存在一定隐患,市场对此需要提高警惕。分析部分公司高管辞职的原因,不外乎“个人原因”、“工作调动”等等含糊其辞的表述。高明华认为,部分高管可能会趁7年一遇的牛市将自身持有的不受限制的流通股票高价卖出以实现套现的目的,而公司高管通过辞职套现的收益,将远远高于其明面上的工资收入。

  “在高管辞职信息的相关披露上,语言措辞理应更加明确。至少,应该让普通投资者知道更多的内部信息,含糊的词汇应该省去。”高明华建议。而家住北京市海淀区的股民张喆认为,重要股东是最了解上市公司业务的主要群体,他们的减持行为一定程度上代表其对上市公司未来发展信心不足;他担心大幅减持后,重要股东拥有的股份有所减少,对公司关心的程度会大大削弱。

  股海浮沉,跌宕起伏,众多新老股民在股海中厮杀,但股票投资博弈的胜利者终究是少数人,尤其是在大股东持续减持的情况下,投资者更要提高警惕,管好自己的钱袋子。

  财富证券总部投资顾问朱祥舰提醒投资者,在购买相关减持个股时,首先要甄别上市公司具体是属于哪种类型的减持,如果是为了募资转型升级(一般公司会有相应公告),则中长期该上市公司将保持较好成长性,所以操作上短线上可逢高适当减仓,在支撑位(比如20日、60日均线)可逢低介入,并中长线持有;但对于那些大股东对公司业绩不看好而减持的相关个股,则应以即时卖出为主要策略。

  “其实,减持本身并不能成为投资者选股的唯一标准。”信达证券资深策略分析师陈嘉禾表示,投资者更应考虑上市公司的业绩、估值和消息面等因素。“即便某家上市公司没有出现大股东减持状况,但它的业绩不尽如人意,估值很高,也不建议购买;如果某家上市公司出现了减持状况,但其业绩表现优良,估值较低,也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陈嘉禾坦言,而对于那些估值很贵、公司业绩等基本面也不够支持估值,并且频频出现重要股东减持的个股,应尽快规避风险。

  业内人士表示,资本减持加速,不仅会造成违规频发,也不排除会“纵容”公司大小非违规抛售。“投资者需关注的是,产业资本大幅减持一般情况下意味着重要股东认为其个股当前估值价格偏高,股价中长期回调将成为大概率事件。”信达证券非银行金融行业分析师王小军说。(经济日报记者 温济聪)


(责任编辑: 韦伟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