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叶檀:欧元区面临风险中国承诺支持

2015年07月02日 07:00    来源: 每经网-每日经济新闻    

  中国不希望被自贸时代挡在门外。深度融合,用彼此能听懂的“语言”对话,才是最好的办法。

  ◎每经评论员 叶檀

  欧元区希腊全民公投之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正在欧洲进行访问。

  中国希望推进国际化进程,更深地融入世界经济体中,不仅仅是为了推销中国制造品,更是为了在WTO红利结束之后建立新的政治经济地缘版图。今年WTO是否承认中国为市场经济体,中国还有一系列基于自由贸易的谈判需要推进,由于TPP等协定正在谈判,中国需要与重要的谈判方达成共识。

  人民币要想成为国际货币,中国就必须加紧向外投资。中国政府与企业近几年加大对境外投资力度。经济研究公司荣鼎咨询和柏林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联合发表报告称,到2020年,全球离岸资产将从现在6.4万亿美元增长至20万亿美元。其中,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跨境投资者,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将从目前的7440亿美元猛增至2万亿美元。

  2000年至2014年,中国企业斥资460亿欧元,在欧盟28个国家进行了1047项直接投资,其中大部分交易是在金融危机之后完成的。

  务实的老牌市场经济国家英国成为“人民币盟友”。伦敦金融城政府6月26日公布数据,与2013年相比,2014年人民币交易总量增加143%,日均交易量达615亿美元;每天的现汇交易量达184亿美元,与2013年相比增加两倍以上。金融城政府政策与资源委员会主席马克·博利特说:“随着中国新的国际支付系统的启动,以及时下围绕人民币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一揽子储备货币可能性的讨论,未来几个月的重要性可能令人难以置信。”这并不奇怪,因为英国政府成为亚投行的积极推动者。

  经常听到企业家在欧洲收购,从西班牙的服装品牌、意大利的装备业,到法国波尔多的葡萄酒庄,速度之快超乎想象。

  中欧的产能扩张、投资计划有合作空间。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力推“容克计划”。中欧双向投资规模在去年不足200亿美元,难以反映两大贸易体的真实容量。两大经济体合作后,各自的投资基金都能得到双方的背书。

  欧盟委员会副主席于尔基·卡泰宁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欧盟欢迎投资,投资者或项目发起人来自哪里并不重要。在投资计划方面,欧洲策略投资基金(EFSI)将积极参与欧洲拥有战略利益的多种行业,从宽带到交通基础设施,再到教育、研究和创新。主要目的是增长就业和刺激经济增长。在这种形势下,中国希望找到靠谱的投资标的。

  6月4日,欧盟委员会举办了一次前所未有的牵线搭桥活动,中国几家最大的国有银行将寻找机会,对专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容克计划”进行投资,欧洲各国受邀推介基础设施项目。由于欧洲投资银行(EIB)的参与,“容克计划”提供了一个令人放心的整体框架。对于中国而言,亚投行的投融资,“一带一路”的丝路基金同样需要对方的支持。

  最急迫的任务是,中国将给面临风险的欧元区带来多大的支撑?

  据媒体报道,6月29日,李克强总理对欧盟承诺,会继续持有欧元区债务,并且表示希望看到希腊继续留在欧元区。同时还提到将参与欧盟近期推出的总额3150亿欧元的欧洲投资计划,并且会购买欧洲投资银行的债券。中国的投资将是可以预见的,数量将视情况而定。

  中欧互有市场,并不意味着会一劳永逸地消除贸易摩擦,为了各自的利益,谈判与摩擦将是常态。未来中欧双方在市场地位、气候合作等方面还将有进一步的谈判。

  中国不希望被自贸时代挡在门外。深度融合,用彼此能听懂的“语言”对话,才是最好的办法。

 


(责任编辑: 向婷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