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基金预期后市震荡企稳

2015年06月29日 07:55    来源: 中国证券报    

  在经历了长达两周的大幅调整、市场信心发生动摇之时,相关利好消息可谓一剂强心针,在一定程度上安抚了市场情绪。诸多基金都表示,在此关键时点上政策超出预期,将对冲“去杠杆”所带来的冲击。虽然市场仍存在进一步下探的可能性,但阶段性底部区域已经出现。

  断崖式急跌告一段落

  相关利好消息对市场信心起到了提振作用,诸多基金发表观点认为,市场急跌局面已经过去,将回到震荡走强的趋势中。

  国泰基金指出,市场连续两周快速下滑,上证指数调整幅度近千点,创业板更是跌破3000点关口。场外配资不断强平,券商融资规模下降1000亿元左右,5%-8%的比例进入警戒线。当前时点的利好消息,有利于在情绪面上稳定市场信心,缓解市场对于政策宽松转向的担忧。货币宽松逻辑并未出现改变,流动性宽松持续。市场急跌局面已然过去,接下来市场有望逐渐回归理性,三季度或震荡走强。

  汇丰晋信基金也表示,此次定向降准+降息是超预期的。上周,央行周五续做了到期的1300亿元MLF,并有所加量,将期限从3月扩至6个月,首次降低中标利率至3.35%。此外,打新资金也在上周解冻,可以说近期内并不存在流动性缺失,从基本面上讲,降息降准的概率很低。然而,周五市场出现较大波动,周六政策出台,我们理解政策更多是对市场的支持,而不是直接针对实体经济的需求。虽然市场的震荡在所难免,但对市场的未来仍有信心,牛市彻底结束的观点可以被否定。

  不过对于短期内的走势,不少基金仍然提示需要保持谨慎。前海开源基金表示,短期而言市场断崖式下跌将告一段落。但需注意的是,此次调整对于投资者预期形成了强烈冲击,叠加前期巨大获利盘落袋为安的意愿,使得任何大幅反弹都有可能成为此类投资者减仓的良机,因此目前时点“抄底”反弹的风险依然存在。在监管趋势不变以及新股发行节奏加快的背景下,市场缺乏再次大幅上行的基础,短期而言有望震荡回升,但向上空间有限,保持谨慎乐观;中长期来看,关注重点仍在转型与改革方面,央行此次定向降准亦从侧面体现了管理层调结构的决心,在这样的背景下,“转型牛”、“改革牛”远没有结束。

  后市投资转向“重质”

  对于企稳后的市场,多数基金认为,市场运行将呈现节奏放缓、波动加大的特征,板块和个股之间的分化将愈加明显,投资难度加大。总体而言,下一阶段的投资需要由“重势”转为“重质”。

  汇丰晋信基金表示,原先的资金“疯牛”正在逐渐变为“慢牛”。未来资金和股票供求或更加均衡,市场发展也有望更加健康。从板块来看,低估值蓝筹的防御性已经受到市场重视。而其中的国企改革概念股由于兼顾低估值和转型双重价值,更受市场青睐。特别是7、8月份有可能出台国企改革整体方案,届时国企上市公司有望释放更多活力,相关机会值得投资者关注。

  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杨德龙表示,市场风格可能会转向蓝筹股,建议关注券商、汽车、食品饮料、商贸零售、医药等板块,这些板块有一定的业绩支撑,反弹起来会领涨市场。

  私募基金朱雀投资则表示,站在这个市场的位置,在此前牛市的大逻辑还未发生大改变的背景下,同时面对一些本身就已低估值的大蓝筹以及被错杀的一些优质股,不管周一市场怎么走,在政策底的呵护下,没有必要再对市场悲观。而经过这一役,相信风险收益比、基本面、性价比等这些标的筛选指标会重新回归。此外,即将展开讨论的十三五规划,转型升级仍是重中之重。因此,随着经济企稳、市场回落,把握受益于经济转型行业的龙头优质公司仍是核心。


(责任编辑: 康博 )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延伸阅读
  • · 对冲基金大显身手      2015年06月29日
  • · 基金募集已“退烧”?      2015年06月26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