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这次逆回购重启的角度或许不在流动性补充,更多可能在于央行高调恢复公开市场操作引导市场利率下行的意图和目的。
央行6月25日的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2.7%,远低于上一次操作3.35%的中标利率。考虑到公开市场操作的方式,央行引导短期利率下行的目的明确。
但是,政策引导的货币市场利率下行对支持经济的效率究竟有多高?考虑到当前长端利率、银行贷款利率仍高的现状,一方面央行投放中长期流动性即降准的必要性仍强,更为迫切的是,在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的背景下,政策调控的重心应该转移到以降低实体经济实际利率的目标之上,稳健货币政策的价格工具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
这是因为,降息在有效减轻企业财务负担、帮助企业恢复盈利、降低私营部门杠杆的同时,也能够刺激企业的自主投资需求,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降低政府负债率,有利于未来的第二批地方债发行,有利于政府部门去杠杆。
自两个月前央行降准以来,公开市场操作进入静默期,以定向工具为依托的流动性操作成为主流。但是,与货币市场流动性充裕相对立的是,短端利率下行对中长端债券利率的传导有限,包括银行信贷资金在内的社会融资成本整体居高不下。坚持定向操作,还是连续降准亦或继续降息,已成政策纠结的核心。
站在更宽泛的视角,在世界各国10年期国债利率进入“零时代”甚至负利率的情况下,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消失,长端利率的下行“万事俱备,只待政策”。现阶段,在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缺失的形势下,稳健货币政策的取向应该适度宽松,这样也才能为积极的财政政策提供配套资金支持。
与此同时,金融领域的市场化改革还应该继续坚持,尤其在商业银行股改上市以后,商业自我约束大幅增强,许多过于固化的行政监管措施亟待调整。监管层的行政化的信贷资源管理方式包括,以“合意贷款”为主的贷款规模控制,对商业银行信贷投向的指导政策,以及此前的存贷比监管指标等等。只有不断提高商业银行的市场化自主经营能力,信贷资源之水才能真正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