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尚雅投资石波:本周市场将在4400点一线企稳

2015年06月23日 07:33    来源: 成都商报    

  上周五沪指暴跌,让很多投资者经历了端午“劫”。记者邀请到尚雅投资董事长石波,对端午“劫”及后市机会进行了解读。

  牛市进入中场休息

  记者:上周市场持续调整,单周跌幅达13.32%,对此您如何看?

  石波:市场出现技术性调整,原因在于最近市场走得过急过快,前两个千点都花了四个月时间,这次从4000点冲过5000点只花了一个月时间。5000点后,市场进入了心理上的“高原区”,不少资金恐慌眩晕,上周五下午有融资盘恐慌抛售的情况,很多股票都是无量空跌砸在跌停板上,是恐慌性的抛售。暴涨之后必有暴跌,冲过5000点后大家都心理恐高:一方面,大盘新股发行分流资金;另一方面,限制融资盘和融资盘的崩盘加大了市场的波动性。

  记者:市场是否已进入牛市末期最后的狂欢,还会继续深跌吗?

  石波:首先,我们认为端午节后这样恐慌性杀跌的现象会得到缓解,我们判断本周市场将在4400点一线企稳,牛市进入中场休息阶段:一般而言牛市翻倍之后都会有一个调整和换手期,这波牛市一直没有像样的休息和调整,现在调整和休息可以延长牛市的寿命和空间,如果创历史新高再调整问题会比较大;其次,暴跌是牛市特征,降息降准周期尚未结束,资产配置周期尚未结束,融资盘的退出有利于长线资金的进入,中场休息之后牛市将迎来下半场。

  关注二线蓝筹股

  记者:暴跌后,您更倾向于关注哪些板块和个股?

  石波:我认为,疯牛已经结束,市场进入慢牛行情,而中场休息的时候,一些二线蓝筹股,或者之前没有经历暴涨但业绩面坚实的中盘股都有机会,具体有七大方面:1、普惠金融:互联网银行业、供应链金融、社区金融、产业金融、PPP金融和消费信贷;2、社区入口:第二代互联网将以社区为入口实现对人的服务,社区的最后一百米物流、门禁、停车场和社区店等;3、客厅经济:智能电视将成为最大的家庭互动娱乐中心、最大的电影院、最大的电子商务、远程教育和远程医疗平台。4、教育行业:互联网教育、民办教育和远程教育;5、医疗行业:远程医疗、分级问诊、社区医疗和精准医疗;6、智能汽车和车联网:以OBD等汽车实时行驶数据为核心的车联网将重构车险市场、汽车后服务市场和汽车零部件市场。7、航空、地产、农业等传统行业+互联网的投资机会。

  《每日经济新闻》

  同步播报

  港股22日升1.20%

  收报27081点

  受欧洲三大指数上涨拉动,港股22日午后急升,至收市时报27081点,升320点,升幅1.20%,全日主板总成交额906亿港元。

  国企指数收报13384点,升198点,升幅1.50%。

  蓝筹股方面,汇丰控股升1.31%,收报73.45港元;中移动升1.96%,收报101.5港元;港交所升0.14%,收报283.6港元;腾讯升1.82%,收报157港元。

  中资金融股方面,工行升1.74%,收报6.45港元;建行升1.33%,收报7.64港元;中行升1.95%,收报5.24港元;中人寿升2.99%,收报34.4港元;平安升1.11%,收报108.9港元。

  石油石化类股上升,中海油升0.54%,收报11.08港元;中石化升0.61%,收报6.60港元;中石油升1.04%,收报8.73港元。

  香港本地地产股方面,长地跌2.26%,收报65港元;新鸿基升0.08%,收报128.9港元;恒基地产升0.85%,收报53.55港元。

  新华社


(责任编辑: 向婷 )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延伸阅读
  • · 新三板指数企稳 交投小幅回升      2015年05月18日
  • · 获利盘回吐 债市止涨企稳      2015年04月23日
  • · 三板做市指数止跌企稳      2015年04月23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