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 姜建清
中新网6月20日电 今日,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在2015青岛?中国财富论坛发表演讲时表示,众多的机遇与挑战都将在中国财富管理市场聚集,在此背景下,中国财富管理机构特别是大型商业银行,应把财富管理的重点由“量”的增长转向“质”的提升,财富管理要向服务实体经济转型。
姜建清介绍称,半个多世纪以来,全球财富管理成功站在了世界经济发展、金融市场繁荣、监管改革深化、社会财富聚集、人口结构变迁、科技金融兴起、全球化浪潮等历次重大变革的“风口”,这背后始终贯穿的是创新基因,始终依靠的是创新驱动。在金融创新的强大驱动下,2013年全球财富管理规模达到了创纪录的68.7万亿美元,预计2020年将突破100万亿美元大关。
今年一季度,中国财富管理规模首次突破65万亿人民币,即使剔除重复计算,这一数字也在40万亿左右。中国财富管理规模之庞大,在全球屈指可数。
在姜建清看来,众多的机遇与挑战都将在中国财富管理市场聚集,必将带来巨大的变革。其一,财富管理迈入新时期。以工商银行个人客户理财与储蓄存款的比例来看,现在是3:7,也许不到5年时间,就会演变成5:5。这些数字充分说明,中国财富管理已经迈入黄金发展期,巨额的财富积累催生市场繁荣,多样化的理财需求呼唤更多的市场创新。
其二,经济调整创造新需求。当前中国经济进入调整期,转型升级势头良好,实体经济领域的新主体、新业态、新动力加快孕育:体制深化改革将激活数十万亿国有资产;资产证券化已增长至3300亿元并蓄势待发;国家推介的PPP项目总投资超过2万亿,近日500亿中央级PPP引导基金又获批准;亚洲发展银行预计2020年亚洲基础设施建设市场规模将达到8万亿美元;未来10年“一带一路”投资总量可能高达1.6万亿美元。这些投融资机遇联接了中国财富管理的供需两端,既为财富管理的资金流向提供了蓄水池,又将社会财富积累转化为有效投资。
其三,风险偏好出现差异化。伴随着财富迅速增长,无风险收益率的持续下降,人们的风险偏好产生了差异,行为发生了分化,从更多关注资本的获利,转而更加冷静地关注资产组合的安全性、收益性与流动性之间的平衡,增值、保值、避险、传承、公益等诉求更趋多样性。中高端理财和大众理财及普惠金融的差异性扩大,满足不同客户需求的普及型、定制型、个性化财富管理都蕴含巨大的创新发展空间。
其四,资产配置走向全球化。中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人民币国际化、“一带一路”布局及“走出去”战略实施,将推动中国金融开放的持续深化。目前RQFII获批额度超过3800亿元人民币,QDII获批额度接近900亿美元,“沪港通”持续完善,“深港通”稳步推进,国际原油期货等跨境金融工具加快上线,2万亿离岸人民币存款的盘活潜力巨大,中国对外投资可望超过外国对中国直接投资。在此背景下,中国财富管理的创新发展正在沐浴全球化的历史性机遇,财富投资者和管理者开始在更大范围内寻找信息不对称的商机,中国财富管理的机构全球化、产品全球化开始提速。
其五,服务模式呈现互联网化。2014年中国网民人数超过6.4亿,互联网普及率高达48%,其中互联网理财客户已接近8000万。互联网以开放共享的模式,缩短了投融资双方的距离,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财富拥有者较大地掌握了信息的主动权,这对财富管理机构更快捷、更便利、更匹配性联接投融资双方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对上述五大新趋势,姜建清认为,中国财富管理机构特别是大型商业银行,要把财富管理的重点由“量”的增长转向“质”的提升,依靠创新驱动,实现提质增效。在新趋势下,大型商业银行具体的转型方向以下四点:第一,财富管理要服务实体经济;第二,打造财富管理的互联网信息平台;第三,构筑全市场覆盖的资产配置体系;第四,创新拓展多样化的风险管理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