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别人的股票”一路猛涨,“自己的股票”一动也不动,大家都在问:“金融股能否归来?”
◎每经记者 张昊
承接近期强势,26日A股大幅走高。家电、IT板块表现抢眼,但是银行等板块表现相对较弱。股市已经火了大半年,赚钱效应凸显。最近有报道说,上海股民人均赚了15万元,你拖了后腿吗?
都说世界上有几种股票最好:别人买的股票、想买没买的股票、自己卖了的股票;最不好的是自己手里的股票。在这轮牛市中,金融板块似乎仍然在“潜伏”,手握金融股的投资者看来要“中枪”了。今天起,我们将推出一组报道,解读为什么有的股民没能在牛市中赚到钱。首先推出“自己手里的股票:金融股”。
昨天,A股再度大涨,沪指站稳4900点,创业板指数也告别调整,升破3600点再创历史新高。与此同时,两市以2.15万亿元改写前一交易日刚刚创下的历史“天量”纪录。
比照上一轮牛市6124点的历史高点,本轮牛市从2014年7月至今,已经完成重回6124高点进程的75%。各路题材全线大涨的情况下,上一轮牛市中独占鳌头的金融股却格外暗淡。尤其是银行股,从今年1月5日至5月25日,银行板块涨幅只有9.84%,远远落后于大盘同期的48.82%,跑输大盘1500点。
不管是因为看好板块低估值,还是根据历史经验,抑或是出于控制风险的考虑,许多股民或多或少配置了金融股。目前的结果是,看着“别人的股票”一路猛涨,“自己的股票”一动也不动,大家都在问:“金融股能否归来?”
市场疯涨金融股独暗淡
从传统经验来看,在一轮大牛市行情中,金融股无疑是必配的股票。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券商股涨幅是指数整体涨幅的立方,保险股涨幅是平方,银行股涨幅多领先于指数。
在去年底、今年初的那一波大涨中,金融股可谓出尽风头——券商股多次上演“全员”涨停;银行股随后连续拉升,强势推动沪指实现了近千点的上涨。然而,短暂风光后,金融股一蹶不振,不仅让出牛市主角的位置,甚至连配角都算不上。
首先来看保险股。今年以来涨幅最大的为新华保险为35.33%,涨幅最小的中国太保仅11.33%;在银行股中,涨幅最大的为南京银行,达到27.58%,而民生银行、中信银行还分别出现了0.08%、3.19%的跌幅;作为牛市最受益的券商股,涨幅最大的为西部证券(84.08%),而龙头中信证券仅微涨1.45%,申万宏源还出现了3.25%的下跌!
再来看看其他权重股的表现。沪深300成分股中,从去年7月牛市启动至今,中国中铁涨了7倍,小商品城、中国电建、中国中治等涨幅均超5倍,211家公司涨幅在1倍以上。
能否上演王者归来
对于处境尴尬的金融股,究竟该如何看待呢?
北京望道投资有限公司总监王杰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银行股一般滞后于市场的赚钱效应,即“下半场”才跑赢市场。以2014年11月大盘股上涨为例,至2014年11月份,小盘股已经积累了很强的赚钱效应,这时候银行股集体表现,也是滞后反应。
对于券商股,从历史经验看,该板块跑赢市场一般是牛市的早期和末期。牛市早期,投资者对牛市的大幅收益的预期;末期,市场进入全面亢奋状态,而中期券商股是跑不赢市场。
这一波牛市特点也可以找出金融股整体滞后市场的理由。王杰认为,本轮牛市上涨的核心逻辑,一是融资融券和结构化信托产品为代表的杠杆资金进入股市;二是国家放开兼并重组,推动中小市值公司并购、增发以此带来的投资主题。
但是银行、券商还是过去传统牛市逻辑品种,尤其是券商股在市场涨得好的时候,跟着上涨,即金融股已经不符合当前市场的潮流或者说大逻辑。
都说“无金融股不牛市”,问题是在这轮牛市中,金融股能否归来?王杰给出的建议是,金融股就定位于补涨的逻辑,这一波没有赚到钱的投资者,可配置金融股坐等牛市下半场的确定性收益。
金融股能有多大贡献
既然预期金融股会后程发力,那么权重极大的金融股如果补涨,能为大盘做多少贡献呢?
根据同花顺iFind数据,今年1月5日,包含银行、券商、保险在内的大金融板块占沪市权重为33%,而随着其他各板块持续大涨,涨幅滞后的金融板块权重已经缩水至5月25日的28%,下降了7个百分点。其中,银行板块的权重从22.5%下降至18%。
单以涨幅最为滞后的银行板块来看,今年以来该板块整体涨幅为9.84%,对应同期沪指涨幅为48.82%。《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通过计算发现,在不考虑其余板块的情况下,单是银行板块若能达到沪指的平均涨幅48.82%,就能为沪指多贡献368点的上涨,对应沪指达到5181点。
换句话说,金融板块要是稍微给力一点,哪怕仅仅是银行股保持沪指平均上涨水平,目前大盘也已经直接挑战5200点关口了。
市场中也有一些迹象可以追寻,由金融股比重极大的上证50期货持仓情况来看,5月15日,其总持仓为3.46万手;到了25日,持仓已达7.05万手;26日则增长至7.31万手。不仅是持仓量接近翻倍,持仓过夜的情况也较为明显,由此说明期指炒家极其看好金融股的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