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A股市场 牛市刚刚进入中段

2015年05月14日 07:49    来源: 解放日报    

  2015年1月-4月,沪综指累计上涨34.09%,深成指累计上涨31.21%,创业板指更是狂飙72.41%。据万得最新统计,沪深两市总市值已达63万亿元。

  用什么来形容2015年的股市最合适?一个字“牛”!

  尽管进入5月,A股调整幅度不小,但众多投资者可以从数据中发现,牛市才刚进入中段,还有更多期待在后头。

  2015年1月—4月,沪深两市总市值已达63万亿元。63万亿元什么概念?换言之,这个A股总市值相当于去年全年的GDP。2014年,中国GDP首破60万亿元,达到636463亿元,同比增长7.4%。

  而在2007年10月16日,上证综指达到顶峰6124.04点的时候,A股总市值是35.54万亿元。

  A股创造财富效应最慢热的是银行板块

  股民、基民、券商,谁最赚?

  今年以来,国内资本市场持续保持旺盛动力,A 股涨,B股涨,港股也是涨涨涨。

  今年一季度,沪综指累计上涨15.87%,深成指累计上涨19.48%,中小板指涨46.60%,创业板指涨58.67%。三个月时间,A股市场成交刷新季度历史数据,达41.8万亿元,占据全球第三的位置。

  进入4月以来,股市更是气势如虹,连连上攻,短短几周,沪指从3700点一路杀到4500点,沪深两市成交量也快速膨胀,可以说,“1万亿是常态,1.5万亿不稀奇”,沪市成交量一度“爆表”。

  从行业板块来看,今年以来,涨幅最高的是运输设备、互联网传媒和计算机,涨幅分别为2.5倍、1.4倍和1.15倍; 最慢热的是银行板块,涨幅约一成,保险和证券紧随其后。从个股来看,中国石油、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4只个股的总市值超过万亿元,分别达到2.18万亿元、1.46万亿元、1.17万亿元和1.02万亿元,在总市值前十位的股票中,银行股也占据半壁江山。

  万得数据显示,今年前四个月,涨幅最快个股十强榜依次是:暴风科技、中文在线、埃斯顿、博世科、浩丰科技、万达院线、昆仑万维、火炬电子、龙马环卫、再升科技,其共同的标签就是均为今年上市的新股。最“熊”个股前十位分别是:威华股份、甘肃电投、中信重工、金利科技、*ST博元、大连控股、北京城建、亚星客车、中信银行、徐工机械。

  投资者跑步入场券商赚得盆满钵满

  股市的财富效应让众多投资者跑步进场。据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的统计,2015年第一季度,新增股票账户同比增长433%,达到795多万户,其中,80后成为主力军,占62%,55岁以上人群也有一定比例,达5.2%;从持股看,90%以上账户持股市值在50万元以下。

  而自4月13日起,每一位投资者最多可开立20个证券账户。在交易佣金大幅下降的背景下,新政极大地刺激了中国股民的开户热情。4月13日至4月17日一周,新增A股开户数超过325万户,新增B股开户数26990户,大大高于新政出台前一周的168万户和3246户。这一数字也远超A股触及6124点历史高位时的数字,2007年10月15日至10月19日那一周,A股新开户数超过105万户。

  分享股市红利,基民也不让股民。数据显示,基金开户数持续刷新,继之前创出83万户的历史天量后,4月13日至4月17日一周,基金新增开户数达到120.5万户,刷新了2008年有周度基金新增开户数据以来的新高;截至4月17日,基金账户总数逼近6000万户,达到5898.26万户。

  资料显示,上一次开户高潮出现在2008年1月21日至25日。当时市场处于牛市尾声,一周基金新增开户数为22.048万户。此后,基金周度新增开户数一直徘徊在10万户水平。基金销售也十分火爆,至一季度末,国内公募基金总规模一举突破5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火爆的A股也让券商们赚得盆满钵满,个别券商净利同比增幅甚至超过500%。据中国证券业协会最新统计,证券公司未经审计财务报表显示,今年一季度,国内124家证券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43.02亿元,累计实现净利润509.25亿元,已经超过去年全年(965.54亿元)的一半,其中117家公司实现盈利,中信、海通和国信证券分别以33.1亿元、32.2亿元和29.5亿元的净利占据上市券商盈利榜前三甲。

  20余年数据证明IPO会先于二级市场见顶

  回看今年以来的A股市场,另一个看点在于资本市场对于实体经济的支持。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A股市场共有70家企业IPO,较2014年同期的48家上升了46%,融资额由2014年同期的335亿元升至483亿元,上升44%,创下了A股融资额新高。而且,由于市场资金充沛,A股IPO100%获得超额认购,有86%的新股认购倍数都超过了100倍。统计表明,今年一季度,A股融资规模已经达到2334.79亿元。

  进入4月,证监会又破天荒地核准了2批共55家企业的IPO申请,规模创下历史之最。而5月第一周的大跌也被认为和新股申购的抽血效应有关。

  对于IPO扩容会否拖累大盘,这一争论多年来一直没有停息过。日前,中国上市公司研究院进行了一项研究,在考察了1990年以来IPO的变动情况,以及二级市场的走势后发现这样的规律:牛市中,IPO随指数上升而增加; 熊市中,IPO随指数走低而下降;如果从月份数据看,在牛市末期,IPO即率先呈现出减缓态势。由此可归纳出的结论是:IPO随着市场走好而增加,随着市场降温而下降;IPO会先于二级市场见顶。也就是说,市场下跌,并非因为IPO规模增大。

  除了IPO,企业通过增发募集资金的意愿也非常高。今年以来,共有452家上市公司启动或实施增发股份,增发积极性有明显提升,这些增发股平均市值仅80亿元,但年初以来平均涨幅均超过8成,有多数个股的涨幅已经翻倍。


(责任编辑: 关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