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安丽芬 广州报道
日前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五次委员长会议决定,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于4月20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将审议全国人大财经委关于提请审议证券法修订草案的议案。
这让注册制的到来又近了一步。
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里也首提“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这在业内专家看来,注册制实施的时间表已敲定为2015年内。
注册制渐行渐近,但令人不解的是,A股市场的壳资源依然走俏。
4月16日,宝光股份(600379,股吧)(600379.SH)公告宣布重大资产重组失败。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谋求借壳宝光股份的珠宝商李厚霖旗下的恒信玺利,自去年以来已是两度走上借壳之路,但最后均遭“卖壳方”爽约。
深圳一位并购人士指出,壳资源依然紧俏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注册制虽然即将到来,但是市场对注册制的成色、力度并不乐观,因此不少企业还是争破头皮去借壳;第二,虽然监管层早就提出借壳上市等同于IPO,但实际上借壳仍有着IPO所没有的时间优势。
6个月敲定两买家
短短6个月时间,宝光股份控股股东北京融昌航及其实际控制人杨天夫,就为宝光股份寻得两个已浮出台面的买家。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除了李厚霖,当时试图借壳宝光股份的还有多家资产方。
2014年6月19日,宝光股份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停牌。彼时拟定的重组方案为通过向西安泰富西玛电机有限公司、威海泰富西玛电机有限公司全体股东,定向发行股份购买两家公司100%股权,同时募集配套资金。
上述标的资产虽同属杨天夫控制,但这一重组只维持了6个月便告结束。其原因是“由于原方案中涉及红筹架构的拆除过程中,北京融昌航与标的资产的债权银行就解除股权质押事宜未能达成一致,暂无法按期完成红筹架构拆除工作,导致原方案实施受阻”。
经一再延期,此次重组的最终复牌日期为2014年12月19日。按照以往上市公司重组的惯例,重组失败应该立即复牌,并承诺未来几个月内不再筹划重组事项;如果还想卖壳就得等到承诺期过后,重新寻找卖家。
但北京融昌航却在停牌截止日前四天找到了第二个买家—李厚霖,避免了两项重组方案相隔的承诺期,以及复牌后股价暴涨所带来的卖壳障碍。
2014年12月14日,北京融昌航及其控制人杨天夫与李厚霖控股的北京恒信正隆经贸有限公司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协议大体分为三大内容:公司将宝光股份的全部资产和负债出售给第二大股东宝光集团、发行股份购买恒信玺利100%股权、向北京恒信正隆经贸有限公司、李厚霖等5个对象募集配套资金。
12月19日,宝光股份复牌,随后拉出5个一字涨停板。4月8日,其再次停牌,停牌价为17.49元/股,较去年6月的停牌价9.51元/股涨84%。
“由于上一个重组对象的红筹架构难以拆除,我们那几天也非常着急地推进,如果过了6个月就得复牌,后来就通过中介机构找到李厚霖的恒信玺利。”杨天夫说。
壳价值玄机
在上述并购人士看来,宝光股份6个月里连续迎来两大买家还有一大玄机。
“如果不是恒信玺利救火,宝光股份虽然第一次重组失败了,但是股票一复牌仍然会大涨。因为市场人士都知道他的控股股东要卖壳了,第一次卖不成,还会有第二次。”上述并购人士指出。
而“壳公司”的股价一旦涨起来就不好卖了。“相当于借壳方所要支付的对价会更高,同样的资产能换得的股份会变少。”上述并购人士指出,目前两市的壳资源最好的市值是20亿元左右,30亿元次之,而再高就不好卖了。
以宝光股份为例,2014年6月重组停牌前,其股价为9.51元/股,总市值为22.44亿元,刚好在“好壳”之列。但尽管“救驾有功”,一心谋求上市的恒信玺利最终还是遭到了宝光股份的抛弃。
令人不解的是,注册制渐行渐近,壳资源为何还如此紧俏?
上述并购人士指出,壳资源依然紧俏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注册制虽然即将到来,但是市场对注册制的成色、力度并不乐观,因此不少企业还是争破头皮去借壳;第二,虽然监管层提出借壳上市等同于IPO,但是等同只是表面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目前的并购股重组资料报上去一个月就能反馈,2个月上会,3个月结果就能出来。”上述并购人士说,而IPO却得排很长的队,有时候排好几年都没排上,企业都不愿意花那么高的时间成本。因此,如果真的借壳上市等同IPO,借壳企业也应该跟IPO企业在一个通道排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