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私募基金“转正”后,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登记在册者已达9401家。基金业人士预测,按照如此节奏发展下去,今年6月之前私募的数量将突破万家。
行业兴盛使得人才供不应求。《金证券》记者了解到,目前私募的人才需求缺口至少有七八万人,除了直接从公募、券商挖人外,有的私募甚至发狠招,对老东家的人才“连锅端”。
三路人马
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公开信息显示,截至昨日,基金业协会已登记注册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达到9401家。短短4个月时间,登记备案的私募基金数量增加了4000多。
“现在注册并不难。一般来说,只要材料齐备,几个月时间就可以完成注册登记了。”一家已完成注册的私募基金公司负责人告诉《金证券》记者,根据要求,私募机构要完成注册登记,注册资金必须达到1000万元。对于人员方面,管理层也只是要求报备,对各个岗位并没有硬性的规模和要求。
一基金业资深人士分析说,现在私募基金的人才主要来自几个方面。一部分是公募基金知名的基金经理揭竿而起,自带光环,自拉团队,自己操盘。一部分是券商系人才下海,这部分人士早年入仕,看多了资本江湖里的沉沦,经历了几轮牛市和熊市的洗礼后,幡然醒悟,再不疯狂就老了,等错过了这轮牛市,就只能在寒冬中等待退休,于是自扯大旗,成立私募。还有一部分私募人士系“草根派”,这部分私募人士拥有多年的炒股经验,觉得当下行情较好,又有着很广泛的人脉,于是成立私募。
缺人数万
私募基金的迅速扩张,使得人才严重紧缺。上述基金业资深人士在接受《金证券》记者采访时预测,私募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缺口少则七八万,多则十几万人。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该人士说,一般来说,一家正规的私募应该具备研究人员、基金经理、风险控制人员、产品设计人员、清算人员、中央交易人员、公平交易人员和系统维护人员等,加上前台等文职岗位,至少达到20人才算合格。当然,这还不包括营销人员。
尽管目前也有两三个人组团成立的私募基金公司,但从长远来看,没有一套完备的体制,没有一个强大的团队,这样的私募基金是做不大的。
上述基金业资深人士告诉《金证券》记者,目前已通过注册并报备的近万家私募基金中,仅有一半左右发行新产品,而这些私募基金的人员配备也是边做边扩。一些刚刚注册完毕的私募基金公司,有很多人员还配备不到位。
前述私募基金公司负责人也表示,“你去看看,现在有多少刚成立的私募基金公司能配置好这些岗位?”有的私募基金公司为了节约成本,一间办公桌,两三个人就成立私募,一人身兼多职的小公司比比皆是。
第一资源
不管是来自券商还是私募及草根,私募基金要想发展壮大,人才的竞争显然是第一资源要素。不过,现在私募要想壮大,难就难在人才问题上。
“优秀的私募基金经理背后都有强劲、有实力的团队,而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前述私募基金公司负责人向《金证券》记者透露,比如原公募一姐王茹远,在公募时,她的私募团队业已成型,她本人私奔后即成立私募基金,且顺利募得50亿,背后的团队功不可没。
泽熙掌门人徐翔在公司内部也曾多次宣称,对于一个投资管理公司,最核心的竞争力是人才。
《金证券》记者了解到,泽熙投资成立以来,徐翔花费很大精力和财力,不惜重金到各大机构挖角。去年5月,甚至抛出了20万年薪招聘有财经记者从业经历的有识之士加盟团队。
不过在评价旗下的投资团队时,徐翔只是用了“一般”二字。“我们的研究团队只能说是一般吧,但为什么业绩比别人好,我觉得是因为别人更差。”这道出了目前大部分私募的烦恼与忧虑。
疯狂挖人
要扩张,没人才;自己培养人才,时间又不等人,且说不定人才刚培养出炉,就被同行挖走。所以,还不如直接从其他地方挖人才。公募基金、券商等都成了私募挖人的沃土。
上海一家猎头公司负责人告诉《金证券》记者,现在私募挖人的价格已经直逼公募,基金研究员、结算员、交易员等重要岗位,年薪起步价至少30万。当然,对于这些人才的要求是“上手就能用”。
该负责人士坦承,这些都是普通行情,还有更高的价码。“当然,也要看对应的人才值不值这个价。”
“这两年来许多公募基金精英的出走,这些人出走必然带走了一大批的追随者,有时候甚至整个部门的人都会随之出走。”该人士表示,公募基金的人才在被私募割过一茬后正处于青黄不接的状态。
相比公募基金,券商无疑成了人才的“富矿”。
一刚成立还未发产品的私募基金人士向《金证券》记者透露,目前他们公司7个人,4个是来自券商,一个来自第三方理财机构的理财师,一个是知名大学的校招生,剩下的一个则是草根。他坦承,相比较第三方理财机构及金融系的高材生,来自券商的人才一般都比较好用,不管是投研岗还是营销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