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全球化合作论坛副秘书长张其佐接受新华网记者专访
新华网海南博鳌3月29日电(记者金敏 庄斐)经济学家、全球化合作论坛副秘书长张其佐接受记者专访时说,当务之急是防止工业通缩加剧的风险。
通缩通常是指消费物价指数CPI,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和GDP平减指数持续负增长。张其佐说,到今年2月,CPI同比上涨1.4%,2014年GDP平减指数为0.8%,比上年低0.9个百分点。从CPI和GDP平减指数来看依然为正,还不能说已处于通缩,但处于低迷状态就意味着通缩压力仍然存在。问题是到今年2月PPI同比下降4.8%,其跌幅在进一步加深,现今PPI已连续出现3年之久下滑,由此表明工业领域结构性通缩风险已降临。预测今年二季度PPI下降4.5%左右,CPI将会维持在1.4%左右,经济仍存下行压力。
张其佐分析认为,形成工业通缩的原因,很大程度上主要是过去30多年、特别是过去若干年来靠“强刺激”推动经济高速增长,从而形成了工业严重产能过剩并引发了房地产市场产能过剩,进而导致价格长期低迷。
工业领域和房地产市场出现严重产能过剩,几乎是同步的又是互相影响和牵连,产业链是高度关联,两者之间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可以说房地产市场是工业的“晴雨表”,工业反过来也是房地产市场的“晴雨表”。需要指出的是:诸如房地产、国内外大宗商品等资产价格的下跌是资产负债表式衰退和通缩的诱因,其中房地产市场产能过剩对房价和工业等相关行业的价格容易形成长期的下行压力。
张其佐说,CPI和PPI此次走势相背离,暗示当前经济结构性问题比较突出。同时,考虑到以往PPI下跌时,CPI均与其保持同步。因此,需要警惕的是,在面对内外需求疲软、企业融资成本高企、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输入性通缩压力加大等困难时,若不继续加大措施缓解工业产能过剩及房地产去库存取得明显效果,PPI负增长仍将难有大的回升迹象,工业通缩就有可能会传递到消费物价CPI引发整体性通缩的出现,从而会加大经济下行压力。
因此,防止工业通缩加剧的风险,应当成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当前财政货币政策要以改革创新的新举措,为缓解产能过剩这个结构调整的关键难题,加大定向调控的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