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地方债务置换 银行受益

2015年03月28日 07:21    来源: 证券日报    

  ■董登新

  经过近期的媒体报道、市场猜测、政府辟谣以及媒体深入报道等发酵,地方债务置换广受各方关注。其实,地方债务置换应该放在一个大的时空背景下来观察。

  1997年7月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彼时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已拉开序幕。四大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率高企,拯救四大国有银行的一系列重大行动正式展开。今日回眸,挽救银行的系列行动,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全价剥离不良贷款、国家注资与改制上市、资产证券化与地方债务置换。

  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10.9万亿元,负有担保责任债务2.7万亿元,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4.3万亿元。

  在地方债务平台的10.9万亿债务中,2015年到期需偿还18578亿元,银行贷款在地方债务的占比超过了50%。以浙江省为例,从债务资金来源看,银行贷款、发行债券和信托融资是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的主要来源,分别为2832.90亿元(占比55.68%)、790.41亿元(占比15.53%)和780.74亿元(占比15.34)。

  近几年来,由于房地产成交量萎缩、房价回落,以致地方政府卖地收入无以为继,地方债务平台难以偿付到期银行贷款,与此同时,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从2013年底的1%上升至2014年底的1.25%,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2014年末不良贷款率更是升至1.64%。其中,地方融资平台贷款违约正是“罪魁祸首”。

  为此,近日财政部决定,下达1万亿元地方存量债务置换债券额度,允许地方把一部分到期的高成本债务转换成地方政府债券,延后偿债时限。这样就可以将短期限、高利率的贷款转换成长期限、低利率的债券,以降低地方政府的还款压力和违约风险。从表面上看,地方存量债务置换是为了化解地方债务平台的信用危机,但实际上得益者是银行。

  近十年来,尽管人们一直都在非议所谓的“银行暴利”,但实际上国家已经付出了巨大代价。不过,这种局面再也不能持续下去了。近日,中国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银行业必须加快调整发展战略、转变盈利模式、提升创新能力、防范化解风险隐患和守法合规经营。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比例仍保持在较低水平,风险总体可控。未来一段时期,经济运行中的一些问题可能在银行业进一步显现。

  (作者为武汉科技大学教授、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


(责任编辑: 邢晓宇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