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二季度收益率恐破5% 银行理财好景难再

2015年03月26日 08:14    来源: 金融投资报    

  近期银行理财收益情况

  发行银行 销售起始 销售结束 管理期 起始金额 是否保本 预期年收益率兴业银行 2015-03-24 2015-03-27 91日 50000 保本 5.00%农业银行 2015-03-19 2015-03-25 96日 50000 不保本 5.00%建设银行 2015-03-25 2015-03-29 80日 50000 不保本 4.90%民生银行 2015-03-24 2015-03-29 77日 50000 不保本 4.65%平安银行 2015-03-20 2015-03-26 94日 50000 保本 4.65%中国银行 2015-03-23 2015-03-26 63日 - 保本 4.10%

  2014年国内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受到不少投资者的青睐,也让其余额继续大幅增加一度成为热门话题。但受央行连续降息影响,国内商业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收益率下滑明显。

  近日,记者也发现,市场上不少短期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大打折扣。市场分析人士认为,未来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将继续保持下行,3月份有可能跌至5.1%下方,二季度“破5”的概率较大。

  与此同时,近日中国银监会表示将推动银行理财业务进行子公司改革。对此,业内纷纷认为,此举或将真正实现“买者自负,卖者有责”,投资者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或打破刚性兑付,不再“稳赚不赔”。

  本报记者 陈思源

  银行理财不断下滑

  普益财富近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月份,共有104家商业银行发行3581款个人理财产品,受春节因素影响,发行数量环比增幅为-21.69%。另外,除1个月以下和1年以上期限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环比上升外,其他各期限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均环比下降。

  另外,监测数据显示,上周(2015年3月14日-3月20日)133家商业银行共新发非结构性人民币理财产品1224款,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13%,环比下跌3基点。

  具体看来上周国有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行329款,环比增加5款,预期收益率下降2个基点至5.01 %;股份制商业银行发行942款,环比减少17款,预期收益率下降5个基点至5.26%;城市商业银行发行437款,环比增加38款,预期收益率持平于5.31%;农村商业银行发行142款,环比增加6款,预期收益率下降3BP至4.69%。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较上周有所下降,已分别降至4.73%、5.12%、5.27%。近日,记者调查发现,预期收益率在6%以上的银行理财产品不仅在起购金额或持有期限方面设置门槛,且基本为不保本型产品。某国有商业银行在此次央行降息以来发行的10多款理财产品,最高的也仅为5.3%,预期收益率水平明显比降息前低。“3月以来,由于资金面一直处于偏紧状态,因此尽管央行宣布降息,银行理财收益率跌幅不大,并且下跌缓慢。”有市场人士分析,尽管如此,但由于上周资金面逐渐走向宽松,未来银行理财下跌速度可能会加快。

  理财收益面临改革

  事实上,除收益率下滑以外,不少投资者也发现,在风险等级以及收益率等方面,银行也不再像以前那样为产品兜底 。据了解,以往各银行所发行的理财产品,虽然从收益、期限以及投资组合方式上有所不同,但产品的高收益率却是宣传的重点,而在风险掌控上多以保本为主。不过,与往年同期相比,今年短期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超5%的保本型理财产品已经难寻踪迹。目前市场上,保本型理财产品收益率多集中在4.5%-4.8%,甚至有个别产品收益率在4%以下。

  记者走访我市多家银行了解到,目前,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的确已经下降,数量也相对减少,与往年相比,类似短期理财产品收益同期下降最多可达1个百分点。“银行理财产品在春节后,迎来了一场新格局调整。打破‘刚性兑付’,并向‘代客理财’的属性转移将成为主流。”

  有业内人士表示,随着主要商业银行完成理财业务事业部架构的搭建,并最终成为独立子公司,“理财业务子公司改革有利于推动理财业务回归代客理财本质,透明度进一步提升,通过对投资者教育、提高金融消费者对理财产品的认知能力和对风险的识别能力,逐步打破银行体系下的刚性兑付和隐性担保,真正实现买者自负、卖者有责。”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人士分析,新近发行的理财产品无不体现着最新的政策动向:一方面,去年银监会发布“35号文”剑指刚性对付的痼疾;另一方面,新出台的存款偏离度考核指标则让理财产品难以再作为“冲时点”的工具。

  有分析人士认为,这种背景之下,今年银行产品结构格局正在悄然调整,结构性理财产品蔚然成风。而且结构性理财产品越来越多元化,往往已经不再局限于挂钩利率、汇率,其风险也会越来越明显,银行大力宣传的“预期收益”,最终可能只是预期而已。

  然而,让人忧心的是,银行理财产品收益今后还将进一步下滑。“短期方面,从资金面来看,由于3月中下旬有较大规模的财政存款释放,所以在接下来的时间中,市场流动性供给充裕。中长期方面,银行理财产品好景难再。”上述人士指出。


(责任编辑: 韦伟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