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东方证券尽管募资总额高达逾百亿元,并创下三年半来最大IPO纪录,上市当日仍遭“秒停”,首日涨幅意料中地定格于43.97%。
新股扩容提速,但制度缺陷仍令持续已久的炒新热难以“退烧”。中国股市该怎样面对渐行渐近的注册制?
进入2015年以来,IPO节奏明显加快,今年前三个月单月新股申购和上市数量较去年月均水平翻番。其中,2月17日沪深两市曾出现过14只新股集体登台的“盛况”。
去年6月,沪深证券交易所调整新股上市首日交易机制,包括取消二次临停等规定以解决新股上市首日交易时间过短问题等。然而,炒新热依然难降温。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新股上市首日申报价格“连续竞价阶段不得超过发行价144%”的控制措施,使得炒新者能以少量资金将新股轻易推升至“天花板”。而在后市连续涨停的预期下,将次新股封死于10%的涨幅上限也易如反掌。在这一背景下,“史上最严限炒令”几成一纸空文。
在打新一族津津乐道于丰厚收益的同时,股票发行注册制同样成为热议话题。按照管理层透露的信息,在完成相关修法程序后,注册制有可能在年内“落地”。
在这一背景下的新股发行提速,也因此被看作为注册制“路演”。按照大多数投资者的理解,注册制取代核准制意味着取消连续盈利等上市“硬指标”,意味着A股迎来“大扩容时代”。
“如果说核准制是以政府的行政力量来审核公司,那么注册制实际上就是以市场的力量来审核公司,要求只能是更严格,信息披露也将更完整。”桂浩明说,海外成熟市场注册制搞了那么多年,上市公司数量并未无限膨胀,原因就在这里。中国股市也应该走这条路。
注册制的本意,就是让市场而非行政部门来决定企业公开发行、上市的标准,决定其发行数量和价格。从这个角度而言,在监管层未能彻底完成角色转变,在“高压线”“限炒令”等种种非市场化管制依然存在,在中介机构等“市场化监管力量”尚未成熟的背景下,中国股市“恋上”注册制并非易事。(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