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争议的“专车”业务正处于十字路口:政策的前景不明令专车市场的发展如履薄冰,行业内的纵横捭阖颠覆了混战多年的格局,乘客们关心优惠能否持续,司机们在平台间跳来跳去。作为一项在去年下半年才风靡中国市场的新兴业务,裹挟着雄厚的资本和商业野心的专车被迅速催肥,接受来自政策、商业、民生等多方面的挑战。庙堂上的敕令和民间的呐喊上下沉浮,企业的独立发展与资本的进击左右摇摆。对于专车而言,生存还是死亡,是新时代的新问题。
联姻频繁上演
“这是资本的直接推动”
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继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在情人节正式宣布“在一起”之后,易到用车“卖身”Uber的传言在近日不胫而走。消息人士透露,在百度的斡旋下,经过数月谈判的易到用车与Uber已于近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易到与Uber即将合并。
将易到与Uber撮合的一个关键力量来自于百度。2014年8月,百度宣布联合易到用车推出商务租车产品“百度专车”,并向其开放百度地图入口。紧随而来的是百度3亿美元投资易到的“绯闻”。2014年12月,百度与Uber达成投资战略合作,双方在产品和流量上展开合作。然而,借助百度的投资想进军中国市场的Uber在此后并无大动作,水土不服的尴尬尚未化解。Uber亟需在中国有个业务上的有力执行者。在此之前,Uber还曾到访过快的公司,并通过直接间接渠道找过滴滴。
虽然易到用车以及Uber的公关部负责人都表示对传闻暂不回应。但当北京晨报记者向专车领域的第三方公司侧面求证这一事实时,几乎所有的公司都肯定了传言的真实性。“谈是一定的,但在签字盖章之前,谁也不知道最终结果会怎样。”
正如此前快的打车和滴滴打车的合并,这桩谁也想不到的“联姻”却发生在现实中。一个细节是,在滴滴快的正式宣布合并的3天前,双方的公关团队都未得到确实消息。“这是资本的直接推动。”一位不愿具名的快的滴滴内部人士透露,合并后的快的将着眼于专车业务的发展,而滴滴则主推出租车业务。
BAT的身影
盈利是必须面对的问题
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用2014年的表现证明了互联网对出行领域的深刻改变,而在通过烧钱获得了大量用户和品牌曝光度之后,盈利是创始团队和资本都必须面对的问题。
上周五,滴滴和快的宣布,从3月21日零点开始,用户使用滴滴专车和快的一号专车可享受免起步价优惠,预计总投入将达10亿元。这项面对专车用户补贴的目的显而易见,就是要将目前群雄混战的专车领域进行重新洗牌,抢占绝对的市场份额。目前专车市场的商业模式非常清晰,最稳健的收入来源于与司机的分成,此外还有品牌合作、广告收入等方式。通过补贴做大品牌,因滴滴快的结姻而目标更加一致的资本当然乐于支持他们通过烧钱换取市场。
因此,百度尽力撮合易到与Uber的合作便显得顺理成章。作为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背后的股东,腾讯和阿里巴巴去年不但收获了用户和流量,也把互联网+的故事讲得更加动听。
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此前滴滴快的合并,易到曾向商务部等部门举报其违反《反垄断法》。对于Uber,易到用车创始人周航直到今年春节前的评价都是,易到和Uber的主张完全不同,Uber强调效率和速度,而易到更注重个性化的专属服务。“他是一个真正有梦想的人,希望能用互联网重新构建出行领域的新哲学。他看的更远,而不是眼前。”一位接近周航的人士对北京晨报记者评价。
■故事
摇摆的专车司机
“您好,是张师傅吗?您在我公司报名专车司机已经通过了初审。请问您是想做专职还是兼职?”负责司机组招聘的小白告诉记者,招聘专职专车司机成为目前最困难的工作,“上午一共打了30多个电话,想当专职司机的人就两个。”仅仅半年的时间,司机们对专车的态度已经有了变化。专车司机从一份“收入灵活还体面”的工作已经逐渐变成“先当兼职司机干一段再说”。
与此同时,随着政府对私家经营专车态度的收紧,专车平台的运营策略也进行了调整。为了政策合规,与租赁公司合作吸纳专车司机与私家车主连人带车直接挂靠的比例也发生了倾斜。“现在私家车加入比较难了。除非车辆比较高端,车况特别好。”
今年3月,包括易到用车、滴滴专车在内的多位司机都向记者反映了“入伙难”的问题。“最近补贴又降了。经济型车3单满150元,补贴60元,6单满300元补贴130元。除了订单数,对单子金额也有要求了,差一样都拿不到补贴。”易到用车司机徐师傅告诉北京晨报记者。“以前我是高峰时间开滴滴,拿高峰补贴。平时开易到,干满4单就有奖励。现在滴滴的高峰补贴取消了,我就不在滴滴干了。”司机李师傅告诉北京晨报记者,以前,专车司机们为了多挣点钱,跳槽的可多了。现在补贴的政策天天变,有可能这段时间这个平台补贴特别高,但过了几天补贴又忽然取消了。“我们也不折腾了,踏实在一个地方干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