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肖钢:深港通预计上半年获批

2015年03月06日 08:06    来源: 南方日报    

  两会期间,深港通再传好消息。在5日上午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适时启动深港通试点。李克强同时指出,要加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发展服务中小企业的区域性股权市场,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规模,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5日,中国证监会主席肖钢对媒体表示,深港通预计上半年能够获批,年内有望正式推出。

  肖钢称,深港通各项准备工作正在有序推进,涉及方面较多,包括两地监管部门、两地交易所和登记结算机构。与沪港通类似,深港通将由中国证监会和香港证监会以发布联合公告的方式宣布推出,预计将于上半年成行。随后两地交易所、结算机构等还需进行准备工作,年内深港通有望正式推出。

  对此,深交所回应,8日上午,证监会将就深港通开通在京召开发布会,届时将对深港通开通进程作出更详尽的解析。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深港通便开始不断传出消息,此番两会期间高层频频发声,也是进一步落实了市场对深港通的期待。

  ●南方日报记者 陈若然

  深港通或比沪港通更为灵活

  事实上,早在今年2月份,深交所理事长吴利军访港时就曾表示,深港通已完成方案设计并启动技术系统开发,待两地监管机构批准后,就将组织市场业务和技术准备。

  当时吴利军透露,深港通设计方案考虑在目前沪港通基础上拓展标的范围,落实更高层次和更大范围的总体要求,同时,深港通设计方案还将遵循与沪港通基本框架保持不变,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设计的原则。

  前有沪港通作为范例和镜鉴,深港通的设计也承受着来自各方的期待。此前沪港通开通后,曾面临“北冷南热”的局面,对此,两会提案也有反映。据媒体消息,全国政协委员张华峰提案指出,沪港通在开通初期投资热情不及预期,主因就是内地投资者对港股认识不足,其次就是50万元人民币资产限制,另外可投资股份全属中大型股,只符合基金大户口味,对散户吸引力不足。

  北上渠道方面,因为投资成本较高,大部分面对散户的中小型券商都没有参与沪港通,令向散户推广沪股的宣传不足。他在提案中建议中央在深港通开通之时降低门槛,放松包括50万元人民币资产限制,以及加入更多类型股份让投资者选择。

  深港通的设计方案则被各方期待为更加灵活,交易额度也更大。中金曾发布研报表示,就交易额度看,深港通预期北向交易总额度也有望达3000亿元,或者视深港通推出之时沪港通额度使用情况与沪港通现有总额度一起有所扩大。

  此外,中金预计深港通北向交易涵盖的股票有两种可能性,或类似沪港通的机制,覆盖深市相对大盘的股票并以相应指数的成份股和A/H两地上市的股票为主,也可能涵盖数量更多的股票,如以深圳1000指数成份股为主。

  就南向交易,中金认为,沪港通与深港通南向交易覆盖股票比当前覆盖范围可能有所扩大,不过估计出于保护投资者的目的,其范围也很难大幅扩充至包括香港上市的市值较小的股票。中金同时预计参与者门槛也将放宽,北向交易的参与者没有限制,但南向交易的参与门槛可能有望与沪港通机制一起有所降低。

  更利好券商股和创业板

  中国国际期货广州分公司投资经理姜春阳对南方日报表示,沪港通从机制上说,将增加深圳和香港的资金互通往来,增加资金流动的渠道。相对沪港通,深圳有更多的AH股投资机会。此外,深圳和上海相比,更是多出了创业板、新三板这片天地,加上前海正在推进当中的资产证券化进程,深港通开通会进一步盘活上述市场的资金。

  更值得注意的是,香港资本市场有完善的做空机制,香港和深圳的接轨,让内地的投资者间接多了做空渠道,进一步完善了资本市场的交易机制。而就获利方看,深港通收益最大的还是交易所和券商,也是金融改革的进一步推进。

  姜春阳认为,股市上看,创业板和金融板块将是首当其冲的受益方,而金融板块首推券商。近期,高层接连访问横琴、前海,释放出强烈的支持创新信号,而这些体现在资本市场上,就是对创业板的利好,而从未来大方向讲,资本市场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也要依靠交易所和券商,因此这些方向的个股将会明显受益。

  申银万国认为,随着未来即将推出的一系列立体交易工具的出台,流动性的溢价会越发明显,因此深港通的投资机会或更多的来自于深证相关估值偏低的行业龙头和具备稀缺性品种的重估。

  中金分析团队则指出,与沪港通类似,深港通潜在的受益股包括直接受益于交易量扩大的券商及交易所、深圳与香港市场相对于对方市场比较独特的个股、QFII青睐或者“沪港通”比较活跃的个股类似的深市和香港市场个股以及A/H价差比较大的个股。

  而国泰君安也认为,香港上市的中资券商、港交所等股价短期将有正面表现,同时,参考沪港通开通的股价表现,A+H两地上市的公司股价或有正面表现。另外,中小型公司的股价或由于深港通的新安排而受到正面推动。


(责任编辑: 刘佳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