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打车软件争相进入拼车市场

2015年03月05日 07:40    来源: 今日早报    

  “打车”、“专车”两类应用身份尚未明晰,又来了一个新应用

  打车软件争相进入拼车市场

  □本报记者 金梁

  从去年冬天到现在,杭州市区连场像样的雪都没下过。而如今,省气象台说,去年欠下的雨雪天终于要来了。

  雨雪天出行,将是一件让人头疼的事。就在这个当口,3月3日,“快的打车”在其新浪官方微博宣布上线拼车功能,提倡低碳出行方式,并附带贴上了使用说明。

  “这是乘客的自愿行为”

  昨日,记者在“快的打车”拼车页面尝试了一下,在发布订单,点击“想对司机说点啥”的标签后,进入了下一个页面。这个页面以前主要用来“加价”,如今新增了拼车选项,如“愿拼车,我有1人”、“愿拼车,我有2人”等。

  “其实这个功能早已经试运行了一段时间,希望给打不到车的乘客提供一项选择,尤其是雨雪天气,或交通晚高峰时期。”“快的打车”相关负责人解释,这是乘客的自愿行为,车费按照正常标准收费。

  “出租车拼车在杭州被允许吗?”记者问道。

  “至少目前没有被查,而且对于出租车司机来说,拼车既是提升运载能力,又能增加收入。但强制拼车是不被允许的,前提是要征得乘客同意。”“快的”方面回应。

  尽管如此,仍有人担心,即使是自愿拼车,拼车过程中如果出现纠纷,对乘客来说,可能无法得到相应的权益保障。

  拼车业务竞争开始升温

  记者发现,作为“快的打车”的同行,Uber在去年下半年就曾推出了名为“人民优步”的拼车服务。不过,两者之间还是有本质区别的,前者属于出租车拼车,后者属于私家车拼车范畴。

  对于后者,有业内人士认为,虽然国家目前是鼓励打车软件企业创业的,但明确禁止私家车接入平台参加运营,即使是打着“拼车”概念,还是有“黑车”之嫌。

  别看拼车业务不大,但在互联网圈内,继打车和专车这两类应用之后,拼车应用也被认为有很大的竞争空间。

  与“快的”拼车不同的是,诸多拼车应用都是“一对一”业务,指一位车主搭乘一位乘客上下班或出行,双方不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而是分担出行成本。

  虽然针对拼车业务的政策法规有很多不明确之处,但诸多拼车应用已急着抢夺市场了,比如“天天用车”已经先后获得来自创新工场、红杉资本的两轮融资;“51用车”也获得了红杉资本融资;杭州本土的拼车软件“爱拼车”去年就烧了上百万元来争抢用户。

  另据了解,“滴滴”、“易到”等品牌也在筹划推出拼车业务。


(责任编辑: 邢晓宇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