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全力出击全产业链 药企并购风起云涌

2015年02月26日 07:23    来源: 中国证券报    

  编者按:博腾股份(300363)公告准备收购江西东邦药业,这已是博腾股份半年内第二次出击其上游供应商。公司在产业链格局上的延伸,亦是时下不少药企并购动作的缩影。行业增速连续3年下滑,管理层接连出台强制降低药品采购价格的政策,在不断压缩药企的利润空间;原材料、人工等成本则不断上涨,向上下游延伸以压缩成本空间的举措,成了不少药企的选择。

  但药企欲在工业、商业、终端三大环节通吃,成为大而全的产业链霸主并非易事,追梦过程中折戟沉沙者却大有人在。业内人士认为,整合资源管理能力的缺乏、产品线太长难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并购行为过于冲动致投入产出比低下等因素,都成为了药企全产业链路径上难以攀爬的高山。

  并购浪潮汹涌

  羊年首个交易日,博腾股份抛出收购资产“大礼包”,拟以2.6亿元收购江西东邦药业100%股权。值得注意的是,东邦药业是与博腾制药长期合作的定制原材料供应商。此次将合作伙伴“收编”麾下,博腾股份意在延伸医药定制研发的产业价值,从而构建涵盖非GMP中间体和GMP中间体的一体化医药定制研发生产体系。

  这是博腾股份半年内的第二次外延举动,其马不停蹄的扩张步伐亦是2014年医药行业并购浪潮的一个缩影。来自Wind的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医药类上市公司已经公布董事会预案或签署转让协议的案例共有202起,交易额约500亿元,几乎每个交易日均有一起并购案例发生。

  2014年2月,广药集团对外宣布,将利用新版GMP认证到期的契机,以旗下上市公司白云山(600332)及其子公司作为运作平台,在未来三到四年时间,并购20-30家医药制造企业。另一业界大款复星医药(600196)亦宣称,将通过并购的方式打造出一条涉足多个业务板块的医药产业链。复星医药遂先后收购莱士输血、美中互利、奥鸿药业、苏州奇天、桂林南药、广生药业等公司的股权。支持其疯狂并购的,是复星医药的资金实力,更是其对资源的强大整合能力。

  从并购规模来看,迪康药业(600466)从平安创新资本及蓝光集团手中买去的蓝光和骏100%股权,创下了2014年并购金额之最,交易总价值达790451.87万元。另一项轰动行业的并购则来自西南药业(600666)收购奥瑞德100%股权,由于该并购案中涉及到西南药业背后太极系的国企改革,又与药企的转型密不可分,一时间成为坊间树立起的典范。

  从细分领域角度来看,医疗器械领域的并购最为火热。华润系抛出的万东医疗被鱼跃医疗(002223)接盘后,在二级市场的表现异常红火,实现了多个连续涨停。A股中另一医疗器械翘楚——楚天科技(300358)亦发布公告称,拟收购长春新华通制药设备有限公司100%股权。该公司是国内制药用水设备规模最大的专业制造公司,也是不锈钢制医药卫生级工艺压力容器制造规模最大、电化学表面处理能力最强的公司。

  此外,并购动作较为活跃的药企还有爱尔眼科(300015)、誉衡药业(002437)、嘉事堂(002462)、千山药机(300216)等,这些公司皆有两次以上的并购行为。除了医药企业为自己的产业链加速布局之外,原本与该行业不相关的,如地产业科技公司相继跻身其中,例如,东软集团(600718)通过收购,向智慧医疗等新兴领域市场布局。

  产业整合之需

  在2014年至今发生的202起并购案例中,药企横向的品种拓展与纵向的产业链延伸大约平分秋色。半数药企表示并购的目的在于丰富品种数量、实现规模经济、增强协同效应;另有半数药企则表示并购的初衷缘于原材料价格波动,全产业链格局有利于自我保护,并压缩成本空间。

  北京百思力营销策划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恒分析称,随着药企发觉自己受到的约束越来越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不得不考虑在现有的医药道路上,还有什么方向可以走。因此,药企或往上游发展,或往下游延伸,开始试水全产业链路径。早准备早应对早收获,在目前的大环境下,药企做出全产业链的调整后,抗风险的能力将进一步加强,而国家对药企的拓展政策也比较宽松。

  对全产业链模式较为热衷的当属中药行业。中成药的原料价格波动呈周期性,忽涨忽跌的成本让药企业绩如坐过山车。近几年,康美药业(600518)积极实施中药全产业链战略,并已初具规模,占据同业领先地位。公司已在云南、四川等地建立超过5万亩GAP和规范化种植基地,并在广东、北京、上海等地建立9个中药饮片生产基地,覆盖全国的生产布局基本完成。除了传统销售渠道外,公司还获得了国家直销业务牌照,成为第二家涉足直销的上市药企,并积极布局电商业务。公司还设立康美医院,收购整合国内多家公立医院,托管近百家医院药房。

  除康美药业外,广药集团、复星医药亦早已瞄准全产业链格局。相比于这三者求大求全的整合模式,北大医药(000788)则选择在细分领域全力出击。公司2014年7月公告称,其与北大医学部、北大肿瘤医院、北大医疗产业基金和心安医疗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投资设立北大医疗肿瘤医院管理有限公司,开展肿瘤专科医疗管理业务。

  此次协议的签署,标志着北大医药的肿瘤产业链从拥有抗肿瘤药研发、生产、销售、肿瘤诊疗设备及其整体解决方案的提供,进一步延伸至肿瘤专科医院等肿瘤治疗服务领域。

  王恒认为,药企工作大体分为研发、生产、营销三大类。从研发来看,我国药企极少进行自主研发,而在如今史上最严审批制度限制之下,研发也愈发困难。因此,药企必须对自己的研发道路进行“小核心大网络”拓展,即以企业的小研发部门为核心,与外界有药物研发能力的科研单位广泛合作;从生产来看,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但药品价格却没有应势而变,限制了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在该环节也开始考虑向上下游发展;从营销来看,药企要拓展产业链,主要是向城市高端医院和基层医院、农村高端医院和基层医院、药店及网上药店等方面延伸。

  全产业链情结的危与机

  “全产业链路径的目的,无外乎资金的回笼。药企若没有独家产品,销量不高,全产业链自然做不下去;反之,企业若能取得良好的销售成绩,资金不断回笼,才能再投入研发,形成良性循环,全产业链方可继续维持。同时,鉴于全产业链对资金的高要求,显然是中小企业所不具备的。”西安万隆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洪军分析称。

  目前,国内能做全产业链的企业,首先必须在主业具有比较大的优势,此后再进行其他环节的扩张时才会更加顺利。因此,全产业链通常只能是由大型企业立足于现有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长期规划,才有可能成功。相较而言,具有独家概念、原研专利品种的企业和中药企业,则比较适合全产业链的经营模式;而化药企业由于90%以上的产品都是仿制药,对产品的选择机会更小,若想布局全产业链则比较麻烦。

  上海睿施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方希明认为,一般的企业要进入全产业链几乎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在全产业链的博弈中,只有极少数的具备资本、人才优势的企业才有可能处于制胜高地。对于如复星这样的资本密集型企业来说,即便其在制药行业中的资源并不多,但足够强大的资本能够支撑其向后延伸到原材料,向前延伸至医院,而国家政策对此亦持鼓励态度。

  相较之下,一般的药企与其将资本赌在全产业链上,还不如将资金投入主业,在研发、渠道、推广等方面发力,这样所产生的效益显然比整合上游或者下游产业要好得多。

  “鉴于目前的行业竞争状况,中药制药、化学制药和大型流通企业进行全产业链布局可能会更适合。”佐今明药业集团董事长王国生认为,因为中药材价格和化学原料药的波动性大,特别是多数化学原料药企业始终摆脱不了产能增加、价格下降、企业减产或退出、价格就上升,如此反复、持续波动的状态。这些企业进行产业链延伸能有效减缓波动,实现上下游协同增值,或在产业链上获得增值能力最大的环节,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


(责任编辑: 关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