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时老师讲过一则案例:某礼品店老板进了一个普通的工艺水晶球,起初定价88元,却长时间无人问津。老板心想反正卖不出去,把价格改成了880元。不曾想提价之后,开始有顾客围着欣赏。老板大受启发,价格提至8800元,不断有人过来讨价还价。最后老板一狠心,标价八万八,结果如他所料,有顾客一文价不砍,爽快地买走了水晶球。老师让大家讨论,礼品店的老板可否构成了欺诈?
讨论的结果已记不清楚,不过当时大家都说这个老板倒是聪明,他实在是号准了多数普通人的脉——贵的才是好的。记得中学课上学到一条定律,即价值决定价格。可是现实生活中,这条定律似乎被颠覆了,我们中了价格的魔咒。
央视的寻宝节目很受欢迎,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不管专家们前面作出多少关于历史、文化的专业评述,更多人最关心的还是专家的最终结论:这个宝贝到底是真是假,究竟能值多少钱?若是价值不菲的真品,收藏者便喜不自胜,小心翼翼地收起自己的宝贝。若是定价平平,有些收藏者就会把满心的失落和沮丧写在脸上,以至于上场时双手捧着的宝贝,下场时只用单手提溜着。不过也有例外,某次一女子的藏品被鉴定没有多高的价格后,女子很平静地说虽然不值什么钱,但她会仍旧珍藏,因为那是祖父留给她的物品。
相关链接(中国经济网玉石频道):http://finance.ce.cn/ja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