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严跃进:让湮灭的刚需出来透透气

2015年01月30日 07:53    来源: 每经网-每日经济新闻    

  在2015年达沃斯峰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与国际工商理事会代表对话时表示,“中国实现现代化必然会伴随着城镇化,对房地产的刚性需求是长期的”。“刚需长期论”给了中国楼市参与者一颗定心丸。但问题并没有因此而结束,很多投资者面对复杂的2015年楼市环境,依然疑惑重重:现实中的房地产刚需究竟去哪儿了?

  衡量住房需求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库存量。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看,截至2014年12月底,全国商品住宅待售面积达4068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5.6%。换而言之,若按100平方米一套住房的标准计算,全国将近400万套现房正处于空缺和闲置的状态。

  国家统计局的另一组数据也凸显了尴尬。1月2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4年中国人口数据。在有关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数据中,可以看到,全国16周岁以上60周岁以下的劳动年龄人口为91583万人,比2013年末减少371万人。这已是我国劳动年龄人口连续3年下降。同时,60周岁及以上人口为21242万人,占总人口的15.5%,比2013年高0.6个百分点。劳动年龄人口和老龄化指标一直是房地产拐点论的重要参考指标。此类数据的背后,似乎说明人口红利确实在不断被老龄化趋势所侵蚀。

  近期市场的一些动向也似乎暗示楼市需求不足的困境。最典型的就是港商李嘉诚撤资,似乎预示了楼市高速增长态势已停滞。加上近期房价同比跌幅依然在扩大、人民币汇率贬值预期加重、房企加大转型力度等因素,都使得市场观察者发出质疑:中国楼市到底行不行?所有这些困惑,实际上都聚焦一个谜:中国房地产刚需规模到底还有多大,未来刚需积极释放的潜力又有多大?

  从消费层次看,所谓的房地产刚需,主要是指城市中普通一二手住宅的购置和租赁需求。监测此类需求的大小,可以从观察2014年下半年的成交状况中得到相关信息。虽然2014年上半年市场莫名其妙地降温,但是到了下半年随着限购限贷政策的松绑,以及央行降息政策效应的释放,市场成交量得到较好反弹,并在2014年末出现翘尾行情,部分城市去年12月份成交量甚至超过了2013年3月份的历史新高数据。

  这一现象也印证了 “刚需长期论”的观点。在中国房地产市场,很多刚需并没有得到有效释放,而是因种种原因湮灭了。

  造成刚需湮灭的原因有很多。在一个相对不健全的金融制度环境下,很多购房需求难以得到有效释放。现实生活中,很多大城市的年轻群体工资收入比较高,但在凑齐首付款方面依然有难度。即使按揭贷款利率出现下滑,此类刚需群体依然会“无动于衷”,因为面临首付款凑集的难题。同样,在房价走势不确定的情况下,购房者的观望情绪会比较重,很多人幻想房价能够继续下跌,所以很多置业计划都被人为地往后推。最后房企在去库存上显得很焦虑,而购房者也往往以茫然的态度对待刚需置业。

  要让此类湮灭的刚需真正得到释放,关键是要学会在机制上进行各类创新。通过制度优化、主动作为,才能真正让这类被压抑的刚需钻出来透一口气。

  一要学会“疏通管道”。若刚需释放的管道布满各类障碍,那么再强大的刚需也难以流露出来。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住房公积金制度的改进。过去很多人会发现利用公积金贷款来完成置业计划的难度比较大,所以最后就采取了积累首付款,或者转向商业贷款等方式来购房。但此类做法往往使得购房成本加大。而通过让刚需购房者优先享受公积金贷款的优惠,能够激发此类压抑的刚性需求。打通了公积金贷款这样一个通道,能够让更多刚需购房者通过此类政策加快完成置业计划。

  二要学会“割韭菜”。若将刚需释放视为“拔萝卜”,那么就会出现“拔一个萝卜留一个坑”,最后房企和地方政府会发现已无 “萝卜”可拔。这显然是一种静态的思维。若把刚需释放理解为“割韭菜”的动作,那么就容易迎来“割了一茬又一茬”的良好态势。目前很多房企开发养老地产,却忽视了目前老年群体的一些新特征。比如在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下,很多老年群体的消费能力绝不亚于年轻人。此类消费能力背后的需求自然值得房企重视。

  三要学会“剥洋葱”。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看,人的需求遵循从低层次向高层次演进的规律。很多房企对于消费者需求的认知显然还停留在单维度层面。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增长以及消费观念的转变,很多看似奢侈的消费行为,会逐渐演变为刚需类型的行为。过去做旅游地产,是针对高消费、高生活品质的群体。但未来在社会进步的助推下,将会有更多的普通老百姓愿意享受此类旅游服务,即休闲地产背后的刚需群体规模会逐渐增大。

  让湮灭的刚需出来透透气,并非一件难事,关键在于要对社会需求进行重新定义和诠释。忽视潜在的刚需,或者悲观地认为中国房地产市场刚需面临枯竭的困境,都会陷入被动的局面。政府、房企和购房者应齐心协力,加快完善住房分配、金融财税、社会保障等政策,通过循循诱导的方式,势必能激发出压抑的刚性需求。细水长流的需求释放模式,恰能为未来住房市场增添稳定性。(作者为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 马欣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