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雪拥蓝关马不前:3478高点是一道“大坎”

2015年01月28日 08:25    来源: 深圳商报     傅盛宁

  3478点,2009年8月4日上证指数反弹的最高点,时隔5年零5个月,仍是中国股民心中的一个“大坎”。自今年1月份以来,上证综合指数已经三次冲击3400点无功而返。深圳大金海投资副总裁、著名技术派投资人丁元恒说,这种动向显得诡异。在破这个点位之前,很可能大盘指数要先调整几天,然后借助放量反弹一举攻破。

  五年高点是一道“大坎”

  在东方财富股吧上,一位叫“陌上纤虹”的股民认为3478点破与不破,严重影响市场心理。他写道:就大盘而言,周一市场总体上是缩量的,显然代表着市场观望气氛浓厚。中小板和创业板虽然再度大涨,但也是缩量。这个位置缩量总给人一些不祥的预感,毕竟是个敏感位置,一旦向上突破失败,则很可能会面临更大的调整压力。技术上看沪指创新高不是问题,问题是能不能突破3478点,能不能站稳,我觉得没有突破3478点就不能算是真正的牛市。而一旦有效突破3478点,市场的热情必然会再度爆发,那么,接下来就要看蓝筹股的表现了。

  民间私募朱任伟做了比较细致的分析。他认为,只要券商、地产股反弹,3478点轻易可取。他说,从大盘技术形态上可以明显感受到指数将第三次冲击3400点平台压力,之前两次都在3400点附近出现回落。第一次是在本月9日周五那天的“大震荡”,沪指在当天尾盘最后半小时狂泻近150点,这也使得恐慌盘出现,空头利用市场技术和心理情绪出现了一次下杀。而第二次则是在上周五出现券商股的利空,空头在周末不断放大利空使得周一沪指出现260点狂泻,又一次使得沪指与3400点失之交臂。而大盘在上周五再度刷新反弹新高后,本周消息面中性偏暖,MACD也将高位金叉,消息面和技术面都对多头有利一些,周二大盘急跌后反弹,市场用行动证明了信心,想必多头会抓住这次机会对3400点再次攻击。

  朱任伟说,换一个角度来看,这次兵临3400点和之前两次有所不同,之前所有蓝筹都是在短期高位,如券商、银行这两大权重当时的点位平均要比现在价位高出20%,加上周五大跳水和周末利空,技术和消息面给了空头足够的发挥空间。而目前是在银行、券商、地产这三大权重主动下蹲的情况下再次逼近3400点,从筹码角度来看,这两大蓝筹的回调空间已经非常有限,这样使得大盘指数回调空间其实也很有限。一旦券商、银行、地产稍有反弹,指数涨破3400点是非常轻松的事情,而从消息面和技术面来看,这类股票出现上涨反弹的概率是很大的。

  突破3478点是迟早的事

  深圳大金海投资副总裁丁元恒表示,从去年12月9日以后,大盘成交额呈现萎缩状态。根据运算,本月28日及前后一天,本轮反弹将出现一个高点,然后回调几天,大盘指数将落到30日均线与60日均线之间某处位置,然后再发动反攻。从时间上说,大盘指数此次调整时间还不够,因此还应该有一次回调。起跳之前的“蹲伏”动作是必需的。三次触及3400点无功而返,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市场信心受到影响,未来几天回调的可能性比较大。管理层也不希望股市涨得过快。

  五矿证券深圳分公司首席策略分析师、理财中心总经理王先春认为,3478点不能攻破,主要是因为主力资金顾及管理层的态度。监管层的态度就是希望股市不要快涨也不要大跌。每当指数上冲,立即就有窗口指导给流动性降火。比如周二大盘下跌,很多人传是因为光大银行收到上面指令,要降低伞形信托的资本杠杆比例。这个消息对市场心理影响比较大。经过整顿,证券业界已经收紧了融资杠杆比例,目前市场成交减少,这是主要原因之一。没有杠杆资金介入,短期内股指想突破3478点很难。很可能要等到股票期权、T+0推出之后才能破关。但从本轮牛市的趋势看,破关是迟早的事。

  南京证券分析师季永峰表示,大盘只是指上证指数,其实股市投资不应该只盯住这个指数。创业板指数还创新高了。关键还是看持有什么板块的个股。熊市中、震荡市中一些人都能赚钱,现在牛市已经确定,股民应当抛弃过分关注3478点的观念,潜心选板块选个股更加实际。

  申万研究所桂浩明认为,后市还是有足够理由保持乐观。就以人民币贬值来说,这只是相对于美元而言的,对那些非美货币来说,其实还是升值的。另外,尽管贬值对于某些行业会带来负面影响,但对于中国这样的出口大国来说,有利因素也不少。甚至有经济学家预测,人民币的有限贬值,将推高GDP的增速。另外,毕竟降息才进行了一次,降准一次都没有进行过,而要真正实现稳增长的发展目标,继续对货币政策进行适当调节是必要的,也是可以预期的。所以,投资者不必对调整太过纠结。另外,2月份新股发行可能马上就要开始了,只要规模适度,在发行基本结束后市场的活跃度通常会明显提高,这将为大盘在春季前走出整理格局、挑战前期新高提供一个很好的契机。


(责任编辑: 关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