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基金再显赚钱效应 指数基金逆袭基金经理

2015年01月05日 10:01    来源: 广州日报      表 吴倩

  业绩前十大换血 莫迷恋排名

  基金终于迎来投资大年,再显赚钱效应。在蓝筹行情下, 2014年指数基金再现2009年之火爆局面,成功超越基金经理操作的主动型基金,平均大赚近41%。蓝筹出奇逆袭成长,重仓蓝筹的价值型基金也一举在近两个月逆袭成长型基金,打破常年来成长型基金独霸基金业绩排行榜的局面。权威网站调查显示,蓝筹基金成为新年投资者最看好的基金品种。

  文/表 广州日报记者吴倩

  牛市中,指数基金的整体表现比基金经理主动管理的基金强得不止一点点。据wind统计,估值修复催生指数行情,具全年可比数据的240只指数型股票基金平均净值大涨40.91%,在各类基金中涨幅居首。其中,国投瑞银沪深300金融地产ETF净值上涨89.11%。而若包括2014年刚成立的基金,易方达沪深300非银行金融ETF以137.12%的涨幅居首。

  在大盘蓝筹股大幅领先的2014年,由于多数基金经理未能及时从成长股思路中抽离,导致基金业绩多未跑赢沪深300指数。不过,仍有超过300只基金年收益率超过20%。365只普通股票型基金平均净值上涨25.70%,工银瑞信金融地产以102.49%的涨幅居首。241只混合型平均净值增长22.03%,其中宝盈核心优势A净值上涨80.11%。

  在低风险基金品种中,625只债券型基金平均净值增长18.82%,转债基金2014年表现抢眼,占据了债券型基金前6名,且涨幅均超90%,其中建信转债增强A以97.24%的涨幅居首。

  价值超越成长搅乱排名

  2014年全年业绩表现居前的基金中,既有偏好蓝筹配置的基金,如工银金融地产、博时主题、新华优选分红等,也有风格比较灵活、配置能力比较强的基金,如宝盈核心优势、中海蓝筹配置、华商大盘量化等,也有偏好成长配置的基金,如工银信息产业、中邮核心主题、中邮战略新兴产业等。但殿后的基金,基本上是成长风格基金,包括医药主题基金。

  值得关注的是,据众禄基金研究中心数据,2013年的主动股票型前十,2014年已全部退出TOP10榜单,2014年的混合型前十中则有宝盈核心优势、中海蓝筹配置两只基金留任至2014年。

  基金业绩排名榜单大换血,众禄基金研究中心廖帅认为,其中缘由主要有四:一是,基金经理擅长的风格有局限性,市场风格的变化会使基金的业绩表现发生或大或小的变化;二是,公募基金经理的变更比较频繁,基金经理变更也会造成基金业绩发生变化;三是,基金公司内部管理层,或投研团队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四是,业绩的偶然性。

  因此,廖帅建议,基民不应迷恋年度业绩前十基金,在挑选基金时,也不应将思路局限在前十榜单这个小范围里。“此外,如果投资者买入了业绩前十的基金,后市也需要经常检视。” 廖帅提醒称。

  67%投资者看好蓝筹基金

  股票基金近期表现出的赚钱效应,已大大地激发了投资者的投资热情。权威网站最新调查显示出新年投资者对股票基金的偏爱。

  对于新年的基金配置,55.1%的受访投资者表示将“主配权益类基金”,38.8%的受访投资者会“均衡配置”,而只有6.1%的受访投资者将“主配固收类基金”。

  蓝筹基金成为新年投资者最看好的基金品种,有67.3%的受访投资者表示看好。最看好成长型基金的投资者占比仅20.4%,12.2%的投资者最看好债券基金。


(责任编辑: 刘佳 )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