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股市疯涨时别跟着黑天鹅跳舞

2015年01月04日 07:51    来源: 天府早报    

  近日,根据公众环境研究中心绿色证券数据库披露的信息,近四成上市公司存在环境违规记录,一批屡屡超标违规排放的重化工上市公司已成为雾霾风险源。当北京、上海等地遭受雾霾侵袭时,资本市场才会对“抗霾概念股”产生一些兴趣,不身处于恶劣环境之中,人们往往会忘记“环保”两字。

  和金融、服务、快消品等上市公司不同,有可能对环境造成破坏性影响的上市公司永远都是一颗地雷。媒体热衷于报道、挖掘上市公司负面新闻,而污染是最容易找证据、最容易曝光、最容易在社会中引起关注、最容易被“有关部门重视”的问题。

  但在国内,这些企业就是被批评一下、通报一下、警告一下、罚款一下就过去了,而你的血汗钱就这么在“黑天鹅”的利空下,无缘无故蒸发。环境遭到破坏后,无论公司如何道歉、如何承认失职、如何表示未来不会再错、如何危机公关,在业绩上反映出来的账面上的意外损失可能并不影响企业未来的发展。

  国家环保总局在2003年6月发布《关于对申请上市的企业和申请再融资的上市企业进行环境保护核查的通知》,明确冶金、化工等13个重污染行业的企业申请上市都必须先通过环保核查。今年10月份,环保部下发文件表示停止受理及开展上市环保核查,已印发的关于上市环保核查的相关文件予以废止,其他文件中关于上市环保核查的要求不再执行。

  如果说取消保荐人资格是对资本市场的一种完善,那么环保部取消上市公司环保核查是否也是对环境保护制度的一种完善?完全不是!因为保荐人资格取消能够降低成本让行业竞争,能让其自身规范;而取消环保核查可以让想上市的企业少一层顾忌,先上市讲故事把钱“骗”到手再说。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所倡导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今天似乎很少有人提及,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指经济发展、保护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协调一致,让子孙后代能够享受充分的资源和良好的资源环境。但在这近30年的时间里,我国大量企业,包括上市公司,更多的是在“以环境换发展”的“先污染后治理”或是“光污染不治理”,却高喊着“要环保、不污染”的口号。

  没有制度的约束,让市场进行监督,让行业进行规范,这在环境保护中是说不通的。有些地方政府,为了任期内的业绩可能会帮这些污染严重的上市公司隐瞒污染的情况,在污染中赚脏钱。

  污染已经成为不少上市公司的常规动作,尽管周围群众厌烦不已,尽管向“有关部门”多次举报,但是这些企业照旧。上市公司中,会造成污染的企业有多少?公众环境研究中心、绿色江南和绿色潇湘三家机构12月9日共同发布的绿色证券2期报告称:存在不良环境违规记录的公司总数已过千家。

  目前被曝光的上市公司大多是行业龙头。这些为地方贡献了大量GDP的“大而不倒”的企业往往有恃无恐,环保部门执法缺乏强硬手段起不到震慑作用。而且,当前我们看不见有效的追责机制,被曝光出污染也只是轻描淡写地罚款,完全不足以让上市公司重视落实环保措施。

  最为重要的是,在A股中大部分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都不到位。不仅是对财务、经营、生产披露不及时、含糊不清,对污染、环保问题也是讳莫如深。如紫金矿业(行情,问诊)铜酸水渗漏事故于2010年7月3日发生,直至7月12日才发布公告,瞒报事故9天。对外界的不负责就是对投资者的残忍。

  温水煮青蛙,当量变还没有发展为质变时,这些企业依然为所欲为。而一旦出现了严重事故,才会被严肃处理,对企业而言,重则企业倒闭、领导判刑,轻则罚款停产、不得开工,对千万股民而言就是眼睁睁地看着股价下跌被套牢。

  在近期股市一度疯涨之间,跟着数千只“黑天鹅”跳舞,你能感受到恐惧吗?


(责任编辑: 康博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