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广州12月30日新媒体专电(记者王攀 胡苏 王凯蕾)全国人大常委会28日决定授权国务院在广东、天津、福建、上海四大自由贸易试验区暂时调整有关法律规定的行政审批。
“时闻楼梯响,终见人下来”。新的自贸区将带来哪些变化?扩围后的“多元化、竞争式”探索又会面临哪些挑战?新华社记者采访有关专家,为大家寻求这些问题的答案。
一问:为何此时“开闸”?
事实上,今年6月以来,关于自贸区扩围的传闻时有出现。在专家和业界人士看来,在当前这个时间点“开闸”“扩围”,符合我国自贸区发展“循序渐进”的总体思路,也体现自贸区发展“承前继后”的切实需求。
“市场对自贸区的热情和期待是可以理解的。但从长远来看,自贸区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能一哄而上,而要把握好设置的节奏,才能形成梯次递进、互为补充的健康发展局面。”广东亚太创新经济研究院理事长李志坚说。
在专家看来,这次广东自贸区、福建自贸区和天津自贸区的设立,首先取决于上海自贸试验区“可复制、可推广”经验的初步成熟与成型。
经过一年多的摸索和积累,目前上海自贸区已形成近30条的成熟创新举措并上报中央有关部门,其中包括负面清单、符合法制化与国际化要求的跨境投资和贸易规则等。
“如同当年的经济特区一样,当上海自贸区的成功经验已经基本成型时,就应该尽快地在全国范围全面推广、复制,形成体制统一、政策一致、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李文溥说。
而选择此时“开闸”放行广东、天津、福建三个自贸区,也意味着这种推广、复制将呈现鲜明的竞争性、多元化特征。李志坚说,选择年底批复三个自贸区,意味着明年起相关自贸区的改革创新将进入一个互相参照、互相对比、互相借鉴的新阶段。“广东、福建、天津的经济、产业结构各有特色,相信每个自贸区探索也会各有特色、互有短长。”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认为,第二批自贸区必须要在秉承其自身特色基础上,积极与上海自贸区相互配合,以充分发挥其各自功能。以天津为例,航运与其相关产业将是其发展重点。“天津自贸区今后可在代理航运服务、船舶注册、航运金融、海事法律与仲裁等方面下大功夫、做大文章,并与上海航运中心充分对接,未来形成的合力效果将无可比拟。”
二问:新自贸区新在哪里?
此轮扩围之后,我国自贸区从一个变成四个。它们将给我国自贸区格局带来哪些新变化?
李志坚认为,此轮自贸区的跨区域特征更突出。如广东自贸区整合了深圳前海和蛇口、珠海横琴和广州的南沙新区等;福建自贸区整合福州、厦门、平潭相关片区,天津自贸区整合了天津港、机场片区和滨海新区等。
另外,新自贸区对外开放的针对性更加显著。和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国际化特征相比,新自贸区设立的目标指向性更加凸显。如天津自贸区定位为北方经济发展中心,重点面向东北亚,并统筹京津冀协同发展;福建自贸区重点面向台湾地区,实现海峡两岸更紧密的经济联系;而广东自贸区则面向港澳,侧重于珠三角经济整合,进一步深化粤港澳一体化的联合发展策略,给三地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福建自贸区的获批,将为闽台融合创造了更好的条件。而服务两岸关系大局、推动闽台融合,正是福建的重大使命。”福建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黄端说。
李志坚说,和上海自贸区相比,广东自贸区将重点突破金融改革、服务业改革和投资贸易改革,包括率先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优化货物贸易管理模式等。
广发证券策略研究小组则认为,广东自贸区在金融创新领域的开放与改革值得更多关注,可能在个人合格境内投资者、人民币跨境业务、土地金融等各方面都有所放开;“而在政府职能、投资、贸易等其他方面,广东自贸区也有相对应的开放政策。作为与港澳贸易投资联系最紧密的地区,广东自贸区在政策落实上将会超出人们的预期。”
三问:“自贸区热”挑战何在?
然而,专家们也警告,自贸区扩围带来的各种挑战也进一步凸显,能否顺利应对,不仅考验各个自贸区运行,也给相关部门提出了新的课题。
制度挑战被视为此轮自贸区扩围之后的首要新问题。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肖鹞飞说,港澳现行经济制度和广东等地并不一致,三地对接与合作将成为广东自贸区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
由于面积更大、区域更广,新的自贸区也面临更多的机制挑战。李志坚说,和上海自贸区相比,三个新自贸区内部横跨更多行政区域、纵贯更复杂的行政层级,管理协调难度更大。因此,成立更权威的专门办事协调机构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
此外,随着自贸区的扩围与发展,如何让“热度”不变成“发烧”,也值得关注。梅新育说,现在的“自贸区热”不应沦为各地的“制度套利”争夺战。坚持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积极和其他自贸区形成配合与对接,才是真正的可持续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