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肥年瘦年 期货公司年终奖大盘点

2014年12月15日 07:06    来源: 中国证券报    

  某公司豪掷六千余万奖员工

  又到一年岁末年终奖筹备之时,期货圈里迎来一个爆炸性新闻——

  “某公司今年要拿出税前利润的23%用作年终奖,大概有6000多万元,他们的从业人员有794人,推测人均约10万左右。这真是大手笔,这个数字对我们公司来说是绝对不可能的。”一位期货公司高管向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并自叹不如。

  据业内人士透露,各家期货公司的年终奖一般是“看公司的业绩、股东的意思还有高层的心情”。通常情况,实力较好的公司,年终奖可能是6-12个月的工资,差一些的1-2月工资,再差的甚至没有年终奖。

  “今年大多数期货公司的收益都不怎么样,特别是上半年,80%以上的期货公司都是亏损的,下半年业绩有所改善,但也只是股指期货客户涌入带动的近几个月的事情。估计到时候年终奖公布之后,绝大多数期货公司员工都会吐槽的。”业内人士表示。

  豪掷千万 业内罕见

  据某期货公司高层领导在近期一次行业交流会上表示,她们最高保证金峰值曾达到186亿元,近期保持在180亿元以上;营业收入预计今年会在8亿元左右。净利润方面,预计计提了几千万元的奖金后,税后利润有2.8亿元。

  “一般来讲,期货公司年终奖和当年的业绩是挂钩的。今年大多数期货公司的收益都不怎么样,特别是上半年,80%以上的期货公司都是亏损的,下半年业绩有所改善,但是只是股指期货带动的近几个月的事情。我估计到时候年终奖公布之后,绝大多数期货公司员工都会吐槽的。”宝城期货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程小勇表示。

  北京一家期货公司的分析师表示:“年终奖每家公司不同,差距还蛮大的,10万元的年终奖在期货公司绝对是天文数字。我们年终奖一般是多发1-2个月工资,多数期货公司情况类似,有的比较大的期货公司可能到6-12个月工资。”

  程小勇表示,经纪、资管部门的年终奖相对会多一些,但也只是在其原来公司约定的业绩提成比例上增加1-2个百分点。今年应该是资管部门员工的年终奖最高,毕竟今年期货公司收入大部分依靠资产、风险管理子公司创造的,而传统经纪业务的客户经理估计收获很少。

  那么“1-2月工资”的年终奖到底是什么水平呢?

  “我们的工资都不好意思说出来。”面对记者的打听,今年27岁的小谭尴尬地笑了笑。2010年她从某名牌大学研究生毕业后进入北京一家期货公司做分析师,工资由最初的3000元涨到现在的5000元。但每月的房租就花去大半,加上交通、吃饭等,基本上月月都透支。上个月赶上两个同学结婚,无奈之下,她只好求救于已退休的父母汇来两千元。

  中国证券报记者曾对26家期货公司的相关研究员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对目前工作状况表示“基本满意”或“满意”的只有三成,明确表示“不满意”或“不太满意”超过六成。

  “待遇过低、急需提高”是研究员们抱怨的首要问题,他们多数期望年薪能稳定在15万元以上,少数希望能达到基金和券商研究人员薪酬水平。

  “一名金属行业研究员,在期货公司能拿到8000元的月薪就不错了,但转到基金或券商,每月拿2万元很正常。”英大期货副总经理甘正在说,研究领域是学而优则仕,期货行业是“研究优而跳”。随着对期货投资限制的放松,基金、券商、私募和信托对期货研究人员的渴求将越来越多,而要寻找人才,只能从期货公司挖。

  “我们公司的一名年轻研究员,量化分析能力很强,设计的程序化交易产品给客户也带来了显著效益,最近被客户以80万元的年薪直接挖走了。”一名接受调查的研究员告诉记者。

  带头大哥的野心

  “豪掷重金奖励员工是有可能的,毕竟赚钱给大家分才是留住人才和公司发展的前提,否则公司的快速将很难持续。”民生期货市场发展部副总经理屈晓宁表示。

  公开资料显示,近年来期货公司发展速度最快的是中信期货。2010年,中信期货公司权益总额为28.24亿元,净利润仅4252.02万元,净利润行业排名第19名。随后公司一年一个台阶,2011年,权益总额和净利润分别为64亿元和8014.2万元,净利润行业排名第六;2012年,权益总额和净利润分别为93.01亿元和1.5亿元,净利润行业排名跃居第二;至2013年,公司即以2.24亿元的净利润成为行业净利润第一名。而去年净利润超过2亿元的期货公司仅中信期货和永安期货两家。

  “中信期货人员效率是非常高的,他的人员不是最多的,营业部也不是最多的,但盈利是最大的,这和他们的品牌、全金融牌照、客户资源共享和股东支撑密切相关。”金鹏期货总经理喻猛国指出。

  对于公司为何取得如此佳绩,中信期货董事长袁小文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曾简单表示,“股东给力,班子团结,员工拼搏。”

  “影响公司发展的就是三句话:思路决定出路,布局决定结局,墩位决定地位。公司的战略定位是从交易通道的提供者变成多元化市场的组织者,从市场流动性的接受者变成市场流动性的提供者,从标准化合约的销售者变成个性化产品的设计者。”她表示,中信期货的目标是不断实现自我超越,成为期货行业的领跑者,2014年已经迈出第一步,明年公司的工作重点就是“传统业务做深做大,创新业务打好基础,国际业务快速布局”。

  目前期货行业正处于一个全新的战略转型期,袁小文认为,在创新业务还没有形成规模的背景下,未来一段时间内传统业务还将是期货公司未来的主营业务,其利润贡献还将保持在70%左右。想保持经纪业务的利润贡献率,就要赋予营业部新的职能,要将总部业务衍生到网点,通过产品、服务的销售,来拓展中介业务的广度和深度。

  “我们已经基本以总部业务为主,这是我们营业部现在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支持。我们现在做的就是将营业部的业务线索和总部资源整合起来,实现成功开发客户。”中信期货北京营业部总经理石乃娟日前表示,目前总部设立多个部门与有业务线索的营业部进行垂直合作,在业务开展前期便提前设立协同分配机制,将部门业务传达到一线员工,及时有效地运用公司的有效工具,最终实现合作共赢的目的。

  袁小文认为,要为经纪业务锦上添花,就要最大限度整合股东内部资源,有效突破买方卖方的边界,将公司品牌资金技术集于一身,形成合力,走出有核心竞争力的差异化道路。

  “我们能从兄弟单位获得哪些资源?我们可以把集团内的存量客户资源变成相互的增量资源。”据中信期货一位高管介绍,依托中信集团综合金融平台优势,现在很多兄弟单位往往按项目制推进工作,比如客户有贷款需求,找银行;有资产证券化需求,找证券;有期货需求,找期货;信托需求,找信托……如此这般,通过整合客户资源和需求,在集团内部实现了部分信息和资源共享。

  此外,中信期货业务的一大亮点是国际业务,境内外一起做。“三年前就提出立足国内、依托香港、进军全球的构想,这一构想正在稳步前进。走出去的目的是为了明天的请进来,通过双向开放闯出蓝海,实现创收、创利和创品牌的目标。”袁小文说。

  混业时代的经营样本

  中信期货发展路径的参考样本是国际期货市场的发展模式。相关数据显示,2013年全球客户总资产达到1457亿美元,其中排名前十的投行占比高达76.6%,集中度非常高,龙头投行高盛占比达12.8%,而前二十名已经占到94%的份额,呈现高度集中而且向大行集中的趋势,在全球的衍生品市场上,大型金融机构占绝对优势。

  这给券商系期货公司的扩张之路指明了方向。近年来,依靠大股东雄厚的资本实力、丰富优势的客户资源等,在行业整体下滑的背景下,以中信期货、银河期货为代表的券商系期货公司甚至加快了逆势扩张的步伐。

  2013年,中信期货就新设8家营业部使营业部总数跃至33家;从今年年初至8月底,中信期货再次新设9家期货营业部,同时完成了1家期货营业部的同城迁址,目前至少已拥有38家期货营业部。中信期货方面告诉记者,公司布局设点,主要是针对中信银行、中信证券重要客户群体集中的地区加强服务。

  有业内人士指出,券商系期货公司扩张营业部,一方面得益于公司资本实力强,具备扩充实力,另一方面则是受益于券商系的业务配套支持,可以通过券商营业部的IB业务为公司带来较大业务增量。

  华泰长城期货北京营业部总经理迟敏曾如是描述期货与券商的业务合作:“期货业务人员出去做业务,你可能跟客户只能谈期货,而如果你跟着券商的业务人员一起出去谈,大家的话题就会非常宽泛,有时候可能期货的单子没谈成,但客户跟券商新三板的业务谈成了;也可能券商的很多业务在全业务链上可以和期货一起整合,而且客户也更欢迎全业务链的一系列服务。”

  海通期货研究所所长高上也告诉记者,公司集团有个战略规划部负责各个流程的规划协同,协调下面控股的子公司的各项业务。“我们的一些客户想买证券,我们就介绍给海通证券,他给我们一些利益分成,他们的一些客户也可以介绍给我们期货。再比如证券的客户需要衍生品这块服务,我们就带着期货研究员去服务。在大的混业的背景下,业务之间的交叉越来越频繁。”

  “后工业化时代,高度互联网金融时代,过去传统的优势丢失了,高度的信息不对称和垄断没有了。所有的金融机构都面临着风险和挑战,这种挑战让他们必须想方设法地利用金融工具来解决客户的成本问题、风险问题、资产管理问题,综合金融服务的需求就应运而生了。”中信期货副总经理景川表示。

  景川认为,打造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实现内部服务的共通共享也是时代的需求。“现在必须你要有高度的整合,必须要打造新的产品,新的服务模式,这样才能在竞争中获胜,如果你的服务不完善,只靠期货,你太狭窄,你的服务不完整,而企业有各种各样的诉求,谁给我提供完整的服务,他就会找谁。”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也是为什么平安集团、中融信托、民生银行等少有的具多种牌照、且对于旗下各牌照有绝对掌控力的平台,无论是在监管政策变阵,还是市场风向转变中,都开始显示出其独特的竞争优势。

  业内人士预计,渠道多元化、产品多元化、策略多元化是未来资产管理行业的一个重要趋势。随着行业壁垒逐步消除,渠道间会有更多互通交流,合作也会多样化,而且随着更多可投资工具的出现,机构将面临新的投资环境,多种多样创新型产品会层出不穷。


(责任编辑: 邢晓宇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