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把政策落实到“最后一公里”业内人士表示,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和提升企业自身实力是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关键
要把政策落实到“最后一公里”
业内人士表示,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和提升企业自身实力是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关键
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依然是诸多媒体报道的重点,要解决小微企业“缺资金”的问题仍然是“道阻且长”。
“年初以来,针对企业融资难问题政府已经采取了多方面的措施,但没有达到政府预料中的效果,所以国务院才进一步出台《关于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并专门进行了部委分工,下大力气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招商证券一位分析师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原因,该分析师告诉记者:“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银行不愿意给钱,另一方面很多小微企业拿了钱不干‘正事’。小微企业一般经营状况较差,提供担保的能力不足,银行向其提供资金的意愿较小;而在实体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很多小微企业拿到资金后却投向房地产等其他行业以获取更高的息差。反过来又让银行捂紧钱包,形成恶性循环。”
工商总局个体司副司长张霞近日在解读《关于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时指出,小微企业特别是在初创期融资贷款确实很难,限制了它们的发展。
与小微企业的“嗷嗷待哺”形成反差的是,据诸多媒体报道,当前民间资本苦于找不到合适的投资渠道。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此前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当前,我国民间金融存在“两多两难”的问题,即民间资本多而投资难,小微企业多缺融资难,比如温州产业空心化的同时民间借贷泡沫凸显,大量资本投向虚拟经济,而要解决这两端的难题,则应利用互联网金融的优势,以快捷高效的优势,形成信息的匹配,消除信息的不对称,减少过去的中间环节,从而为企业融资难提供一个新的途径。
平安证券的一份研报指出,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可能是当前有效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措施。在民间小贷机构发展起来之后,银行将成为贷款的批发机构,而贷款的尽职调查、助贷和贷中控制等,都交由众多的小贷机构来完成。而如果要彻底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还应从企业自身入手,实行优胜劣汰。
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贺强此前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必须彻底改革小微企业的融资模式,一方面要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证券场外市场。
日前,已有5家主要面向小微企业的民营银行获批,而新三板、区域股权市场的建设也在逐步推进,中小企业私募债等新融资方式也即将出台。
当然,从政策落实的角度来看,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副主任陈新也认为,“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这个问题确实存在,应该说还是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对此,张霞指出,各个部门和地区都要以改革的精神来打破原有的固定的做法,明确和细化政策的标准,放宽和精简政策的条件,简化和优化政策享受的流程,制定明确具体的工作措施,确保政策落实到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