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降息致楼市短期回暖 加快跑量仍是年末主基调

2014年12月02日 07:05    来源: 中国经济网    

  昨日,中国指数研究院最新发布数据,11月全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均价为10589元/平方米,环比、同比再次双双下跌。100个城市中82个城市住宅价格同比下跌,下跌城市个数较上月增加4个。业内分析称,虽然价格有下行趋势,但整体来看,随着各种利好政策相继出台,明显提振消费者信心,刺激消费者入市,也使楼市出现回暖迹象,尤其一二线城市回暖迹象更加明显。

  降息后楼市走势会进一步分化

  再过一个月就将迎来新的一年。楼市在经历了11月的调整之后也迎来最后一个月的“收官战”。中国经济网记者注意到,整体来看,今年楼市整体相对低迷,大部分开发商的业绩达成率并不理想,但随着“9·30房贷新政”调控政策的落地实施,加上央行“降息”政策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楼市紧张局面,一线城市出现回暖迹象。

  不过,业内人士提醒,在楼市整体供过于求新常态之下,降息不会改变房地产市场基本面。房地产业实际已经进入一种全新阶段,供大于求的状况可能会持续相当长时间,竞争也会成为市场主旋律。而在“降息”政策的影响,有业内人士预计,年末尤其是一线城市楼市将有一浪小高潮。

  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也表示,短期内来看,降息将带动楼市成交量反弹,价格将会逐渐坚挺。他预计,在一线城市及库存去化周期在15个月以下的市场基本面良好的城市,房价将会出现小幅上涨的现象。

  此外,业内人士还分析表示,降息后楼市的走势会进一步分化。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降息将带动一、二线城市楼市资金面好转,房价再跌的可能性接近于零,但三、四线城市因为库存绝对值过高,将难以回暖。

  加快跑量仍是年末楼市主基调

  虽然大多数城市楼市短期内将出现一波放量的成交行情,但整体仍然面临去库存压力。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0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58239万平方米,比9月末增加1091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待售面积增加611万平方米。高库存、结构性过剩、房价偏高、购买力不足等判断显然已经基本成为业内共识。

  更值得注意的是,截止11月末,大部分企业距离年初制定的销售目标还存在很大差距。援引《证券日报》统计数据,沪深两市共 142家上市房企,其存货总计为2.3万亿元,与去年同期的1.9万亿元相比,增长了4000亿元,同比涨幅达21.05%。从存货排行情况看,“万、保、金、招”四家老牌龙头房企仍高居前四位,存货分别为3512.35亿元、2750.22亿元、943.50亿元以及862.24亿元。房企去库存压力可见一斑。

  对此,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亦向媒体表示,央行降息及地方政府“救市”只能解决“去库存”的燃眉之急,但无法改变楼市总体供大于求的本质。未来市场自身调节作用还是会暴露出楼市库存偏大、去化周期偏长的问题。

  此外,据亚豪机构统计,12月北京商品住宅市场预计将有30个项目入市,相比去年12月的市场增加了25%。一方面库存压力尚未消除,另一方面推盘量不断上升,因此市场人士预计,年底前开发商的销售压力依然难以缓解。

  据悉,年底业绩“收官”大战已至,房企不但将依然执行“以价换量”的主流销售策略,而且都在积极筹划促销奇招,包括各种与互联网金融合作的动作,以期快速消化库存,提升销售额。对此,不少专家表示,年底,应该是买房的最好机会。购房者可以把握降息后的短期政策红利带来的购房“窗口期”,适时出手。(中国经济网记者 邢晓宇)


(责任编辑: 蒋柠潞 )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延伸阅读
  • · “房奴”喜迎降息 推迟还款拼理财      2014年11月29日
  • · 降息后 卖房买股过于激进      2014年11月29日
  • · 降息后 理财算盘怎么打?      2014年11月28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鍏充簬缁忔祹鏃ユ姤绀� 锛� 鍏充簬涓浗缁忔祹缃� 锛� 缃戠珯澶т簨璁� 锛� 缃戠珯璇氳仒 锛� 鐗堟潈澹版槑 锛� 浜掕仈缃戣鍚妭鐩湇鍔¤嚜寰嬪叕绾� 锛� 骞垮憡鏈嶅姟 锛� 鍙嬫儏閾炬帴 锛� 绾犻敊閭
    缁忔祹鏃ユ姤鎶ヤ笟闆嗗洟娉曞緥椤鹃棶锛�鍖椾含甯傞懌璇哄緥甯堜簨鍔℃墍    涓浗缁忔祹缃戞硶寰嬮【闂細鍖椾含鍒氬钩寰嬪笀浜嬪姟鎵€
    涓浗缁忔祹缃� 鐗堟潈鎵€鏈�  浜掕仈缃戞柊闂讳俊鎭湇鍔¤鍙瘉(10120170008)   缃戠粶浼犳挱瑙嗗惉鑺傜洰璁稿彲璇�(0107190)  浜琁CP澶�18036557鍙�

    浜叕缃戝畨澶� 11010202009785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