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胡晓炼27日在《财经》年会上表示,央行将加快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同时防范好各类潜在的金融风险。
记者注意到,包括胡晓炼当天的表态在内,中国高层在最近两个月内,至少四次公开谈及存款保险制度。
此前,9月26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与出席第18届国际银行监督官大会的外方代表座谈时称,中国金融改革开放已进入新阶段,将以更大决心和力度推动金融改革创新,通过放宽市场准入,允许各类资本平等参与金融市场竞争;通过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更好保护存款人利益;有序扩大资本和货币市场对外开放。
10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出席国际货币和金融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时也表示,中国将适时地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10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在出席金融街论坛时表示,存款保险制度建立工作已取得很大进展,“已接近成熟”。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健全金融机构风险处置机制”列入了2014年重点工作。而据媒体报道,央行27日召开系统内的全国存款保险制度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研究部署于明年1月份推出存款保险制度。
据了解,存款保险制度是由符合条件的各类存款性金融机构作为投保人,按一定存款比例,向特定保险机构缴纳保险费,建立存款保险准备金。当成员机构发生经营危机或面临破产倒闭时,由存款保险机构按规定的标准及时向存款人予以赔付并依法参与或组织清算,从而保护存款人利益,维护银行信用,稳定金融秩序。
公开数据显示,目前已有111个国家(地区)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而中国虽然没有建立显性的存款保险制度,但政府一直实行的是隐性的存款保险制度。
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管清友认为,隐性存款保险制度弊端众多。首先,隐性存款保险制度驱使国有银行肆意从事高风险业务,加大道德风险,而一旦形成银行危机,最终还是由国家财政买单。其次,隐性存款保险制度让银行是否“国有”成为储户存款配置的唯一指标,弱化市场竞争,不利于中小银行发展。
在外界看来,官方近期就存款保险制度密集表态,释放出积极信号,意味着酝酿21年之久的存款保险制度呼之欲出,呈现加速迹象,近期出台成为大概率事件。